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今日关注

“蚕大嫂”桑田笑谈致富经

发布日期: 2004-06-17 8:17:00 浏览次数: 字体:[ ]

采访时间:6月12日
采访地点:高青县常家镇
    找到“蚕大嫂”真不容易,家里“铁将军”把门,听邻居说是采桑叶去了。记者在常家镇万亩桑园里找寻,仿佛畅游在一个翠绿的“湖泊”里,总算看见了“蚕大嫂”停放在路边的自行车,可就是不见人影。呼唤!寻着应声望去,但见数十米开外一个身影在桑丛中若隐若现。在滴翠的桑园深处,记者见到了一脸汗水的“蚕大嫂”。
   “蚕大嫂”真名叫田爱荣,是常家镇艾李村人,现在夫妻俩种了五亩桑,养了六张蚕。因为她养蚕养得好,村里人都不叫她“田大嫂”而习惯地称她为“蚕大嫂”。
   “养蚕很辛苦吧?”记者问“蚕大嫂”。
   “可不是咋的。一般一天消一次毒,采两趟桑,喂四到五次。上‘老食’的时候就不同了,需要不停地采、不停地喂,可一迈进蚕室,听一听‘宝宝’们‘吃饭’时的‘下雨’声,俺身上就轻快了许多。”一说起她的“蚕宝宝”,“蚕大嫂”打开话匣子便收不住了。她告诉记者,这蚕一年有春蚕、伏蚕、秋蚕三季,每季生长26天左右,养蚕误不了种庄稼,忙的时候都错开了。
   “蚕大嫂”所在的艾李村有种桑养蚕的传统,以前村民辛辛苦苦养蚕,一年下来收入并不太高,许多人也就放下了这个营生,外出打工去了。“现在好了,村上为了鼓励大家伙儿种桑养蚕,承包一亩地一年才收100元钱。现在村里人在家里种地养蚕的多起来了,忙起来时还需要雇人‘打工’呢!每季蚕长到五龄后,吃得多,长得快,那时节俺村里都集体到黄河以北的惠民去雇工。每次俺家也得雇上俩人,忙活个七八天的光景。”话语间,蚕大嫂流露出一种成就感。
   “收了蚕茧你愁卖吗?”“这个不用俺操心,镇上帮着联系,外地的大企业在俺这几个养蚕比较集中的村子里设了收购点,还负责给提供优质蚕种,方便着哩!”
   “你五亩桑,能养多少蚕?”“蚕大嫂”掰着指头对记者说:“一亩桑一季最少能养一张蚕,三季下来,五亩桑俺能养十八张蚕。”“那能卖多少钱呢?”“一张蚕能产八九十斤茧,按现在的价格,能卖一千多块。一年收个两万块钱不成问题。”
    “是吗?那咱镇上有一万亩桑园,那得养多少蚕?卖多少钱呀!”记者感慨道。
“蚕大嫂”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过些天欢迎你再来,看看蚕宝宝吐丝,可是喜人呢!”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