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今日关注

“齐”的由来及齐地别名

发布日期: 2004-07-04 12:50:00 浏览次数: 字体:[ ]

   “齐”的名称在姜太公建国以前就已经存在了,齐国之所以称齐是沿袭了旧称。早在殷商之时,临淄这一带就称“齐”。《中国历史地图集?商时期中心区域图》,标注“齐”为城邑。郭沫若认为“齐当齐国之前身,盖殷时旧国,周人更之,别立新国而仍其旧称也。”由此可见,齐国的国名“齐”源自于齐地之“齐”。
    那么,齐地之“齐”是因何而来的呢?第一种观点认为,“齐”之得名与天齐渊有关。《史记?封禅书》言:“齐之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天齐渊水,居临淄南郊山下者。”也就是说,因为临淄附近有天齐渊,所以临淄地区因渊名而叫“齐”。在古代,“齐”字与“脐”字相通,故“天齐”的意思是天的肚脐、天的中心,而“齐”地就有“天的中心”之意。第二种观点认为,“齐”之得名与小麦、与农业种植有关。因为,从字意上说,齐的古义是“禾麦吐穗,上平”的意思;而且从甲骨文、金文“齐”字的字型分析,“齐”字很像小麦吐穗的形状;又加上临淄地区自古以来农业发达,所以,“齐地”就有小麦种植区之意。第三种观点认为,“齐”之得名与弓箭、与东夷尚武习俗有关。“齐”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很像三枚箭头,联系“夷”字的字形是人背大弓,再联系东夷人发明弓箭、崇尚武功的史实,以及东夷先民后羿射日的传说,后人得出:齐地是“崇尚弓箭的东夷人所居中心之地”的意思。
    齐地除了“齐”这个名字外,还有“东夷”、“君子国”、“大人国”、“君子不死之国”等别名。
    《礼记》说:“东方叫做夷”;《说文》说夷人是“东方之人”。《公羊传》说:“东夷是什么?是齐地。”由以上古文献可知,东夷就是东方的意思,而齐地地处中原地区的东边,所以称“齐”为“东夷”。夷字在古文中是“人”和“二”两字的合文,也就是“仁”。古人排列五行方位,东方是木,木代表春天,而春天是万物萌生、促成新生、爱护新生、帮助生长的季节,后人由此引申出“仁者爱人”的意思。因为东夷的风俗是仁,东夷人又生性温柔和顺,通情达理,民风清淳,所以《山海经》、《淮南子》、《后汉书》等古籍称东夷为“君子国”或者“大人国”,又因为仁者长寿,所以东夷又有“君子不死之国”的称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