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走进高青>历史高青

我县发现新石器时代器物 大汶口文化波及鲁北 高青“长”了2500岁

发布日期: 2009-04-20 15:09:52 浏览次数: 字体:[ ]

考古人员手中这把小勺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

   (转载自鲁中晨报网站)一块看似普通的彩绘陶片,在地下埋藏了6000多年,出土后依然油彩新鲜。农民不经意间的发现,把大汶口文化的分布范围扩大到鲁北地区,同时将高青“有史以来的历史”提前了2500余年。

  这个器物叫豆,这个叫做鋬手,这个叫系,这个是足……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小汤勺,我们在对龙山文化之前的文化断层考古过程中,从没有发现过。”今天上午,记者来到淄博市考古队在高青县考古现场的驻地,文物专家正在对一些刚刚出土的文物进行整理,他们告诉记者,这些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器物,足以改写人类早期的活动历程。

   “那天是3月15日,我们到唐坊镇店子村进行文物普查时,有村民反映,在挖杜姚沟(一种排水灌溉的沟渠)时发现了一些破碎的陶片,这个信息引起了我们的特别注意。”据文物人员介绍,高青地处鲁北黄河和小清河之间,属黄河冲积平原,地面黄土淤积常常达到3米以上,往往只有在深挖的情况下才会有所发现,他们立即赶到杜姚沟两岸,发现了大量泥质红陶陶片和蚌壳,在采集标本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带有彩绘的红陶,可辨识的器型有鼎足、高柄豆豆盘等。

  这一发现令文物人员感到兴奋,他们立即对遗址进行钻探,初步探明遗址的范围和文化层厚度,遗址东西约300米,南北约200米,淤土层3.7米以下可见文化层,文化层的厚度达1.5米,文化层内有大量的草木灰、红烧土颗粒等文化遗迹。“根据采集器物标本的时代特征,基本确定该遗址为一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古人类部落遗址。”考古学教授、淄博市文物局副局长张光明现场对古遗址出土物进行确认后认为,采集标本基本为泥质红陶和夹砂褐陶,器型有罐形鼎、高柄豆、豆柄、陶壶口沿、陶壶鋬手等,其中有一定数量的彩陶,彩绘以白、褐、黑等颜色的几何形图案为主,也有一部分水波纹图案,与已知的桓台李寨遗址、广饶五村遗址、傅家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时代特征基本相同,由此能够断定此处遗址年代,可早推至大汶口文化中期,距今6000余年历史。

   此前,高青县境内没有发现早于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这次考古发现丰富了高青县的历史文化考古资料,并将高青“有史以来的历史”提前了2500余年。特别是,大汶口文化时期遗址在鲁北地区目前尚发现不多,店子遗址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大汶口文化的分布范围。“店子遗址为什么会出土如此丰富的陶器文物?”对于记者的询问,文物人员介绍说,人类在远古时代常常是逐水而居,因而黄河被称为我们的母亲河,但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改道,一旦遭遇水灾,整个村落就会被掩埋,部落就要迁移,因此就形成了一种推断:大量器物的出土与河流泛滥有关。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