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相关报道: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0912/20091201/news_20091201_882416.shtml
沉睡了3000年的西周城遗址,在高青县花沟镇小清河沿岸重见天日,已经挖掘出土城墙和城垛,伫立在空旷的田野间,保存非常完美,令人叹为观止。
高青发掘出西周遗址
记者来到位于高青、桓台、邹平3县交界处的高青县花沟镇陈庄西周城遗址考古现场,在山东省文物所文物考古队专业人员的组织下,数十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对这处考古现场进行挖掘,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指着城垛下面用塑料布遮盖的部分对记者说,塑料布下面盖着的是殉马,一堆有4匹,另一堆有2匹,前期的考古工作中,已经挖掘出了至少有这6匹殉马,此外还挖掘出一大批其他珍贵文物。
正在现场指挥挖掘的省文物考古队专家告诉记者,陈庄西周城遗址是在去年年底,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施工中发现的,通过勘探和发掘,考古人员发现了西周城遗址一座,平面呈方形,面积约4万平方米,城址周围有城墙和环壕。同时,考古人员还清理出房址、窖穴、灰坑、夯土台基、殉马坑、墓葬等遗迹,已经出土的有青铜器、刻辞卜骨等珍贵文物,“这是山东地区首次发现并初步确认的西周早中期城址,发现的夯土台基可能与古代社坛以及祭祀活动有关,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对研究该地区的先齐历史及商代方国提供了重要佐证。”
遗址真实身份尚不确定
考古挖掘出来的城墙、房址、窖穴、灰坑、夯土台基、殉马坑、墓葬都成较大规模。那么,这座西周城遗址又是如何埋入地下的呢?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西周城遗址位于黄河下游,风沙很大,且距今已有大约3000年历史,足以将这座荒废的古城掩埋。
尽管陈庄西周城遗址的真实身份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发现如此完整的西周城墙,在考古史上是罕见的,尤其是贵族墓葬和夯土台基的发现,对于山东地区西周时期的丧葬习俗、历史沿革、祭祀制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填补了山东地区周代考古的一项空白,对研究周人东征及早期齐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荀子》记载:“立国七十一,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而《吕氏春秋》记载:“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那么,这座西周古城是属于哪个诸侯国呢?考古人员介绍,古城遗址被发现后,引起了国内考古界的高度关注,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社科院的专家学者都先后前来进行了实地勘察,虽然意见尚不一致,但有一种猜测是,这座西周古城是齐国的都城营丘。
山东省翻译协会会长、淄博市作协主席,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王金铃先生在其所著的《齐赋》开篇写道:“齐者 ,周之封国也。首公吕尚,初都营丘,地跨海岱,族居爽鸠,前姜后田 ,历世八百载。”据考古人员介绍,营丘,是姜太公创建齐国时的都城,也是齐国的第一个都城,营丘建都,奠定了齐国800年的历史,但营丘的具体地点到底是在哪里,历来有很大争议,一直以来没有定论。
争议:定义为营丘尚早
对此,齐文化专家称:营丘是临淄的前身,这是史书2000多年前就记载的,将“高青陈庄西周都城遗址”推断为齐国第一个都城为时尚早。“从《汉书地理志》记载‘营丘即临淄也。’《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封师尚父于营丘。从各种正史的记载 ,可见营丘就是临淄。”齐文化研究者郑文杰认为。不可否认,姜齐曾二次迁都,一次是迁都于薄姑(现在的博兴),第二次迁都是献公将都城迁回临淄。郦道元的《水经·淄水注》有记载 。从史书的记载营丘就是临淄,仅凭挖出的一座西周古城和部分文物就断定为营丘为时尚早。
“从出土殉葬马的数量来看,足以证明这个城内埋葬的是贵族,连诸侯国的大臣都不算,因为临淄出土的齐景公殉马坑马的数量达到了800匹。”临淄齐文化研究中心一名学者认为。
“现在将高青出土的西周城暂时定为‘陈庄唐口西周遗址’,将这处遗址定义为齐国第一个都城营丘为时尚早,因为文物专家还没对出土文物上的铭文进行‘释读’,等将所有的文物经专家会诊后才能下结论。”淄博市文物局的一名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