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庄遗址新进展 破译西周铜器70字铭文 | |||
|
|||
|
|||
12日上午,在山东省文物局举行的“高青陈庄遗址发掘专家座谈暨成果发布会”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向媒体通报说,经过国内权威专家仔细研究,备受关注的那件西周铜簋(gui)上的 70多字的铭文已经被初步释读。 铭文讲述的是周王召见一将军 据郑同修所长介绍,参加12日座谈会的都是国内从事古文字研究和考古方面的顶级专家。有关专家通过对已经知道的有铭文的8件铜器的研究,目前已经解读出一些信息。比如,在一件青铜器上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铭文,这是我省出土的青铜器中,首次发现带有“文祖甲齐公”字样的铭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出土的那件备受关注的西周铜簋上的70多字的铭文,经有关专家研究,已初步释读出内容,但对于个别字的释读专家们还存在不同的看法。综合专家们的意见,铭文大意为“正月壬申日,周王召见引,引到周太室,周王如是说:‘引,过去我已任命你继承你先祖的官职,管理齐国的军队。现在我再任命你,赐你彤弓(红色的弓)一件,彤矢(红色箭杆的箭)百枚,马四匹,望恪尽职守,不要打败仗。’引叩谢王恩,用追击敌军缴获的兵器,铸造了这件宝簋,子子孙孙永宝用之。”通俗地讲,周王召见的是管理军队的一名将军。 郑同修所长讲,表面上看,这段铭文讲述了一个故事,但对于铭文的深层含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车马坑搬迁到济南正在修整 据了解,在陈庄遗址出土的车马坑和马坑,已经在2月8日被整体起取运至省博物馆老院。记者在两座钢架结构保护房内看到,几名技工正在对摆放在这里的车马坑和马坑进行清理、加固和保护,裸露出的车马坑结构已十分清晰。 记者在现场看到,车的木质部分已腐朽,仅存灰痕,但尚可辨认出每辆车的结构及形制大小。 每辆车前均有4马或2马并驾,马头竖立高昂或略偏,佩戴精美马具头饰,躯干部分均置于长方形的马槽内,腿骨弯曲,呈直立跪伏状,马尾部均有髹红漆的皮革朽痕,并有贝壳串饰。 “ 出土的马具都十分精美,由当卢、马镳、勒构成。其中铜当卢呈兽面状,勒上主要为铜饰。”负责车马坑清理保护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李存信研究员介绍说。 高青陈庄遗址拟建遗址公园 著名考古专家李学勤对这次出土的车马坑有高度评价,他说,这种马匹呈直立跪伏状是他第一次看到,十分罕见。他认为这可能是齐文化的特点。因为以前在其他地方出土的同时期的马匹都是平放的。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原所长、著名考古专家刘庆柱认为,陈庄遗址的出土,对于研究齐文化有重要意义,也是探索中华文化的关键点。他说,现在考古研究工作只能算刚刚开始,还有许多工作要继续进行。 “对于高青陈庄遗址,我们正在向上级申请直接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根据当地政府的请求,我们已经上报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等上级单位,建议把正在施工的胶东调水工程绕过该遗址,原地进行保护,等以后条件具备时,就地建一个遗址公园。”郑同修所长说,对于已经运到济南的车马坑等文物,他们将在省博物馆新馆开馆时对外公开展出。 ■相关链接 陈庄遗址考古硕果累累 高青县陈庄遗址发掘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胶东输水第二批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从2008年10月开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目前,已经完成发掘面积9000多平方米。 回顾起来,这里的考古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果。 一是发现了山东地区最早的周代城址——西周城址。该遗址平面近方形,边长190余米,东北西三面城墙保存较好,残存高度0.4—1.2米 。 二是发现夯土祭坛,这在山东地区尚属首次,国内罕见。祭坛位于城内南部正中偏西部位,距南墙21.5米 。祭坛边缘多被晚期遗迹破坏,中心部位到春秋战国时期仍然保存完好,其南北干道也从祭坛西侧绕行。这表明,在战国时期人们对祭坛仍然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崇拜。 三是首次在齐国腹地发现西周贵族墓和车马坑。在发现的9座西周墓中,有6座随葬青铜器,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多为一棺一椁,有头箱。两座带墓道的“甲”字形大墓位于夯土台基的北侧。 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山东周代考古的空白,也使半个世纪以来山东周代考古特别是齐国历史考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此外,它还进入“ 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名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