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学暨高青陈庄西周城址重大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县召开 | |||
|
|||
|
|||
8月8日上午,高青迎宾馆一楼牡丹厅内灯火辉煌,主席台前的鲜花与庄重的幕墙交相辉映,甲骨学暨高青陈庄西周城址重大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里隆重开幕。与会的10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将对高青陈庄西周城址进行实地勘查,对先期已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实物和资料进行了观摩和深入地探讨研究,对陈庄西周城址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进行认真论证。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副司长张建新,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王宇信,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等,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副市长韩国祥,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范桂君,市文广新局局长李贡平,县领导徐培栋、刘忠远、边江风、孙英涛、张守伟、刘金峰、张欣欣出席大会开幕式。 张建新在致辞中说,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将博物馆建设作为促进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来抓,也涌现出一些依托重要考古成果建设的遗址博物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高青县非常重视对文物价值和内涵的挖掘,陈庄西周城址考古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也为高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文化平台。期望高青很好地转化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在做好对遗址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博物馆的形式,把陈庄西周城址的深刻文化内涵传达给更多普通公众。 王宇信在开幕辞中说,高青陈庄西周城址重大发现考古成果一经公布,就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强烈反响和热切关注,我们今天在这一考古重大发现所在地,研究讨论它在西周早期齐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陈庄遗址发现的城墙、墓葬、祭坛、殉马坑、居住遗址,特别是其中的齐公铭文弥足珍贵,对研究西周时期先齐历史文化增添了第一手实物证据,将推动齐公历史考古文化研究的新进展。特别是对齐国始封地营丘的多年寻觅和争论,由于高青陈庄西周早期城址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为今后对营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线索和努力的方向。学会希望出席会议的海内外专家认真研究陈庄遗址考古发现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向世界广泛推介、宣传和弘扬陈庄西周遗址的重大发现,让我们对陈庄西周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走向国际学术界,让更多的海内外学者走向高青陈庄西周遗址,认识它,解读它,破解它的奥秘。 韩国祥在致辞中说,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一直致力于齐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开发,陈庄西周城址发掘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考察,并对遗址保护和研究提出重要意见。围绕陈庄西周城址的保护和开发,高青县委、县政府行动迅速,先后成立了县文物局、县博物馆和高青西周城址博物馆筹建处,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和研究力度,为下一步陈庄大遗址的保护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高青召开,充分体现了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对陈庄西周城址考古发现的高度重视,和对淄博考古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将以这次国际研讨会为契机,充分运用好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切实做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为推动齐文化的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县委书记徐培栋在致辞中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高青的历史文化资源。他说,高青早期历史丰厚而辉煌,陈庄西周城址是山东地区商周时期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先后被列入社科院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和“2009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现在拟列入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陈庄西周城址发现后,迅速引起国内外考古界的关注,多位权威专家亲历考古现场考察指导,一致认为,陈庄西周城址具有科研、历史、文化等多项重大价值,为还原早期齐国历史原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对研究中国祭祀文化及早期齐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此次参会的中外学者都是研究商周文化的专家,希望各位专家系统论证研究陈庄西周城址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我们制定保护方案提供更专业、更准确的指导。我们将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大历史文化研究挖掘传承力度,加快推进文化高青建设,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据悉,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云集了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部分高校、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地博物馆及来自美国、韩国、日本、法国的100多名中外学者专家,对高青陈庄西周城址展开学术研讨。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就部分学术观点展开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杜金鹏向与会专家展示了陈庄遗址出土铜器的最新修复成果,山东省博物馆研究员王恩田、山东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王树明、日本福冈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村惟一等中外专家代表发表了对陈庄西周城址考古发现和甲骨学、古文字学的最新研究观点。 据介绍,2008年因南水北调工程发现的陈庄西周遗址,是齐国考古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发现,也是山东地区商周时期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陈庄西周城址考古发现最为重要的应属于西周早期的城址﹑大中型墓葬群﹑车马坑﹑“齐公”铭文铜器、甲骨文和“祭坛”等。该城址保存完整,内涵丰富,遗址出土的文物﹑遗迹具有齐文化特色。据权威专家对文物铭文的解读,得出了“齐公就是姜太公”的结论,是迄今为止仅有的有关“齐公”的考古物证。填补了我国及山东省周代考古的空白,是山东周代考古特别是齐国历史考古的重大发现,它的发现从而揭开了早期齐文明的面纱。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