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报》对我县教学改革的最新报道

发布日期:2013-03-09 浏览次数:

下面是今天的《现代教育报》对我县教学改革的新报道。去年,《现代教育报》对我县的教学改革进行过两次整版的报道,这一次有将近一个版面,可见,该报记者对我县教学改革的认同。当然,也感谢该报对我们的认同和支持(报纸排样详见周一的电子版)!

编者按:

2008年7月2日,本报以《高效课堂:将“减负”落到实处》为题,首次报道了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区域推进“导学案”教学改革的典型做法,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近一年后,本报记者再次走访高青县,发现该县在区域推进教学改革取得阶段成果后,部分学校逐渐崭露头角,并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过程评价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让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砺学”活动盘活教改一盘棋

——山东省高青县教学改革再调查

本报记者 韩世文 通讯员 董林 张新波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古商城”人头攒动,300余名十几岁的中学生穿梭在古商城的角角落落;戏台上,学生们精彩的歌舞、诗朗诵表演,还有中学版小品《不差钱》,更是引来了众多游人的阵阵喝彩……原来,这是远道而来的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花沟初中的学生在进行“砺学”活动。有“好事”的画家也被现场热闹的气氛所感染,信手素描一张“观戏图”,赠给学校师生。

据记者了解,“砺学”活动是高青县花沟初中近年来为扎实推进县域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打造的旨在于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活动。这不仅是当地农村学校通过多元化评价制度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参加的奖励性游学活动之一,成为当地师生及家长津津乐道的“美事”,更成为让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砺学”活动 助推学校评价机制改革

“五一”假日后的第一天,花沟初中初一(5)班的英语课上,Mr.贾率先将教师听写单词的权力交给了课代表;每个小组都派代表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属于自己小组的“领地”里默写。英文单词听写结束,各小组长走上前去,分别检查,全对的得到一个红五星,有错误的则会获得紫色“加油”的鼓励。

在学校每个班级的外墙上,新一期“本月最佳组合”、“展示之星”的简介和照片被换上,这些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将有机会参加下一次的“砺学”活动。

据介绍,从2007年开始,花沟初中先后组织优秀学习小组到黄河、高青芦湖公园、邹平小黄山、滨州魏氏庄园等地开展了“砺学”活动,活动前举行隆重的出征仪式,归来后则要制作展板,展示活动风采,受到师生的热切关注,不同程度地调动了全校师生参加“砺学”活动的热情。

记者调查发现,高青县区域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各中学在“五步导学法”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深化探索,逐步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并以此为依据,先后推出了不同类型的“励学”活动。活动前举行隆重的出征仪式,归来后则要制作展板,展示活动风采,受到师生的热切关注,不同程度地调动了全校师生参加“励学”活动大的热情。

记者调查发现,高青县区域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各中学在“五步导学法”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深化探索,逐步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并以此为依据,先后推出了不同类型的“励学”活动。

青城初中“以进一步落实学生积极自主发展、高效合作发展、全面创新发展”这一“三重目标”的“毅行敦学”激励教学活动现在已经成型。该校所有班级都把全班同学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补”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建立学习小组。同时主要根据每个学习小组学生的“三重发展目标”,并结合阶段性各项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优胜小组,进行多种形式的激励教学活动。

唐坊中学在2008年推出“生生都是科代表、师师都是班主任”的育人管理模式后,组织“知家乡,爱高青”师生游学团开展游学活动。

在黑里寨中学,每个班级都设置了“排行榜”,学校则通过榜单评选,组织优胜小组和个人以奖励的形式,将课堂搬进农田工厂,让学生们“带上问题去游学”。

高青县高城初中也定期组织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和优秀学生进行“优奖游学”活动。

记者在高青县实验中学看到,学校也设立了班级竞争红旗榜,实行班级小组活动记分制,凡组内成员参加班级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即为其所在组记分,课堂结束时,统计评选优胜组,记入期末考核。教师还积极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尤其注意给4号(学习后进生)学生留出空间,保护其学习积极性,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互动。

 

得红星、画红旗 构建学生多元化评价机制

“今天,我又得了一个小红星,已经够一面红旗了。”花沟初中初三(6)班的牛兆澄同学一边说着,一边用红笔在班级学习过程评价专栏里画着红旗。

“边游边学收获多!”“向大自然学习!”在一次次的“砺学”活动中,黑里寨中学学生们喊出了这样的口号。

“实施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积极性。”高青县花沟初中校长宋卫国表示,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对课堂上综合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奖励,原则上每位教师每节课奖3-5颗五星,以小组为单位,每累计达到10颗五星则奖一面红旗。

黑里寨中学的“排行榜”同样以小组为单位,涉及班级每个学生,榜单分别以小三角、小五星、小红旗等方式来展现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效果。

“学校这样评价,才能让我也受到表彰,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的闫鹏程这样说。

“现在师生关系更近了、也更亲了!”语文教师张新波和很多人一样,深切地体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砺学”活动中,学生们才敢大胆地“骗”老师买水请客。

“我们强调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突出小组整体评价,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宋卫国介绍说,“学校以‘砺学’活动为突破口,构建了学生多元化评价机制;同时借助‘砺学’,积极开展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四课’展评活动,加大了教师教研和课堂教改的力度。”高青县花沟初中校长宋卫国如是说。

 

“四课”展评 搭建教师课堂课改平台

从本学期开始,花沟初中在重点培养骨干教师的基础上,采取抽签的方式定期组织课堂展评活动,每周有18名教师上课展评,大约4周即可实现“人人一堂展评课”的目标。

据了解,该校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四课”活动,即:“学科公开课”,重在研讨(学科组教师内部的教学研讨课);“推门走听课”,重在督导(教学管理人员随机听某个教学环节,检查督促);“校级示范课”,重在引领(校内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同课异构课”,重在创新(学校间的课堂比武联谊赛)。

“课堂是学校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习惯、培养能力的主战场。课堂展评活动是学校积极推行“四课”活动,进行课堂“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青县教研室主任高晨胜表示。

此前,花沟初中与高城初中、高青三中、青城初中等各“兄弟学校”先后进行“同课异构”活动,不断总结提升学校教改成果,努力打造“减负增效、生本探究、生态和谐”的精品课堂,为教师搭建了课改的新平台。

面对学校“砺学”的探索过程,花沟初中副校长牛海军充满欣慰:学校在长期“砺学”实践的基础上,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砺学”制度。宋卫国校长还将“砺学”活动形象地比喻成一副“药引”,称“砺学”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砺学’一方面作为实施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总抓手,可以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开放性和有效性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参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释放其个性特长和潜力。”高青县教育局副局长李士学评价说,学校实施学习课堂评价和“砺学”制度,使过去的以个体评价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小组集体评价为主,这种对达到学习目标的优胜小组进行奖励的方式,既开辟了新的教育途径,又拓宽了课程资源,还展示了学生的成长过程。这种充实的成长过程,让学校的毕业生有了更多的“后劲”,为将来的高校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表于《现代教育报?精品博览》2009年5月8日 (视点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