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新学年教学重点工作安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15年全县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要求,初中科就会议提出的教研室2015年6项教学重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结合本学年工作实际,安排如下:
一.加强学科课程建设
1.组织学科主任论坛,研究学科课程建设。以课程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着力点,以专题化、系统化、整体化研究为重点,加大学科课程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突出学科特色,逐步把校本研修和学科研究融为一体,构建完善、可行的学科课程体系。
2.组织课程资源评选。分系列组织课程各类资源的评选,以推进资源的积累、研发、提升、推广使用。
3.实施“2+1”文体工程,也就是说让每个学生掌握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二.狠抓教学常规落实
4.开展《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落实情况检查。 各学校要认真学习《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对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诊断检测、教研活动等环节细化要求,大力推行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日查周评制度,做好行政督导,做好专业化把关。
5.召开业务管理干部会议。促进《优化五步导学法的指导意见》的常规化落实。要对照意见的要求,对照学科教学规范,从“教”和“学”两个角度,细致梳理详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常规,在课堂教学中扎实落实。
6.开展常规评比活动。面对新形式,各学校在落实常规上要求实创新,要摒弃陈旧做法,改良落后做法,创新补充新的检查方法和落实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要让一些常规走进“直播间”,登上“展示台”,让督查常态化,让精品扩大化,引领教学常规落实的提升与发展。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7.实施典型带动。通过举办骨干教师教改示范课、典型经验现场会等形式,推广先进、成功经验,把握课堂改革的方向,以达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8.启动青年教师的赛训一体化活动。面对近五年来新进教师比较多,成长机会少的现状,实施青年教师优先发展的战略,通过基本功比赛、课堂达标、课堂教学大比武等项活动,使他们尽快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向青年教师提出了“一年入门、两年成型、三年达标、四年成熟,五年成才”的成长目标。
9.实施“两提高一融合”工程。一是通过学科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对于教材的驾奴能力,提升教师点拨的高度,保证教学的内涵发展;二是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加强导学案、课件、电子白版、微课、电子书包、网络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化课堂的效率。“一融合”是把“五步导学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探索新型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0.实施信息化课堂的分类推进。对于“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主要研究微课预习系统加强预习的可控性,利用智能课堂系统提高课堂效率,利用作业辅导系统发挥作业的诊断矫正功能。对于电子白板的课堂,要以电子白板的熟练应用为根基,整合导学案、网络资源、教材,发挥好电子白板 “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变文字为动画,变单一为多元”的特点,活化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改善教学环境,扩充教学场景,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品质。
11.探索高效的复习课模式。分单元、专题、阶段复习研究高效的复习课模式。通过复习研讨会、试卷讲评课、复习课展示等活动深入研究复习目标的制定、复习重难点的确定、复习方式的选择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