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发布日期:2017-06-14 浏览次数:

 

作为家长,你了解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吗?你知道自己身上肩负了哪些重要的使命吗?我们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分数和名次,更要关注真正属于你孩子的特长优势。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属于孩子独特的禀赋、潜质、爱好,才是家长身上肩负的最重要使命。因为,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1、孩子能否成功是中国家长最投入和头疼的问题

 

“望子成龙”已成为中国家长最大的生活动力,这是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的结果。我国公众普遍认同的生活动力前三项为:对子女发展期望、个人利益追求、追求家庭幸福。

“对子女发展的期望超越了个人利益和家庭幸福,孩子是否能够成功,成为中国家长最投入也是最头疼的问题,夫妻的幸福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上海市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他认为,中国大部分家庭教育应该进入成功标准多元化时代。“评价成功应该有多种标准,在美国,成为运动健将或者结识很多好朋友也是成功。”

“什么叫成功?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起跑线在哪,终点在哪,怎么跑?”社会左右了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要从根本上矫正。家长的根本任务,应该是辅导孩子发展、推动孩子成熟。成熟包括生理、认知、情感、道德等各个方面,但现在的家长只关心两件事情,其余一概忽视:一是吃饱穿暖,二是认知。但还不关心孩子整个智力的提升,只关心他们的分数,“家长的干预必须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今天的很多家长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

 

 

2、成功的家庭教育的三个基本标准

 

首先,在儿童期,教孩子与书为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培养孩子的情商,而不是更多强调智商。家长要提炼并关注孩子的情商,使他成为一个大气、包容、有爱心的人。

再者,孩子到高中阶段形成明确的个人爱好,有主动学习的方向。孩子有了兴趣作为引导,学习也变成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除此之外,孩子未来过得幸福与否也是判断家庭教育成功的“试金石”。周国平对幸福做过如下定义:“一个人要获得幸福,要做好两件事。即八小时内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且能够干好的事,八小时外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样,24小时都幸福。”

 

3、培养孩子要“德智体美劳心”全面发展 六育并举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不重视体育,孩子可能成为废品;只重视体育,孩子将成为可悲的兽人。不重视智育,孩子可能成为次品;只重视智育,孩子会成为弱不禁风的病夫,或成为社会的危害。不重视德育,孩子可能成为危险品;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可能会无能。这样的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无用的,或者是有害的。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三方面并举。今天,对孩子的教育又增加了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我们的教育目标更趋完善。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综合教育,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心诸方面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4、家长高瞻远瞩 将孩子培养成为“现代人才”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各国、各个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越来越密切,世界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因此,人才的争夺也趋于全球化,全球都需要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在人才市场上,你的孩子面对的已经不再是纸质的试卷,而是一道道生活的实践题,他答得怎么样,要看他是如何对待生活的。

有的父母只注重自己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做人与做事的教育,对待孩子是以分为本,而不是育人为本,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会做题,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这样的孩子在考场上也许能得高分,可在人生的舞台上却会失分。更有一些父母放纵孩子,缺乏管教,或是教孩子耍心眼,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损人利己,这样的孩子不会被社会认同,一生都不会幸福。

 

 

 

5、培养孩子要做到:欲立业必先立德

 

处在经济变革时代,做父母的不能只注重帮孩子立业,更应该首先注重帮孩子立身。“以学立业,以德立身”是教育的宗旨。家庭德育实在是完善孩子人格的根本。如果一个人无德,他的身体越健壮,智力越发达,就更助长他作恶,对社会更加无益。家长要注意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一是自己要以身作则,二是要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使孩子不知不觉之间得到熏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