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青 县 教 育 局
高教发〔2017〕28号
关于加快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水平,发挥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方面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根据《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国教技[2016]2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通知》(2016年6月)、《2017年淄博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淄教电字[2017]3号)及《高青县教育局2017年工作计划要点》(高教发[2017]1号)的要求,现就加快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任务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及市、县教育局2017年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以县委、县政府建设智慧高青、智慧教育为契机,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核心,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为重点,全面、深入、快速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城域、城乡、校际数字化差距,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高青教育走在前列,提供强有力支撑。
2017年底以前完成“三通两平台”基础架构。初步建成以招生信息管理服务、学籍管理、教学管理为核心的学校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上下贯通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基础扎实、内容丰富、联网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基本满足学校信息化教学需求。搭建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以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的网络化社交平台,基本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幼儿园达标率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全县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创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水平,形成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安全体系。切实体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
二、工作重点
1.全面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满足智慧教育建设要求,实施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包括新建学校在内的中小学、幼儿园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需要。主要包括学校宽带网络接入升级,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优化,录播室、班级多媒体、电子白板设备更新,教师和学生用网络终端设施配备、更新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建设。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教育城域网优化升级,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光纤宽带互联网接入率、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级普及率、电子白板有效使用率均达100%。加强技术及管理培训,提升硬、软件维护水平。积极推动部分典型示范校进行“无线校园”建设,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电教仪器站牵头,学前教育科、计财审计科配合)
2.加快推动“两平台”建设,大幅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水平。从全县教育教学信息化实际需求出发,按照政府统筹与规划、满足教育事业需求与应用、企业服务与保障“三位一体”的模式,依托高青城市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现有通信基础设施,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推进教育管理、教育资源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实现平台融合,做到管理、资源服务一体化,顺利实现上下互通和数据交换。建立健全覆盖全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县教育管理、教学数据全面入库、动态监管、开放共享,并与国家、省、市各级教育管理、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对接,充分利用好上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大量优质资源,为师生教学、学校管理提供方便快捷地服务。(电教仪器站牵头,教研室、计财审计科配合)
3.全力推进“人人通”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推动县局机关、县属相关学校和学区中心小学相继建立智能互动网络直(录)播室,升级改造老化的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和录播室。以空中课堂课后网软件嵌入“一对一”数字化平台,对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及作业盒子为突破口,引领全县中小学启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2017年底以前,在全县中小学全面推广使用可控、可管、交互功能齐全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同时,积极寻求技术支持,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广泛参与宽带网络“三通”建设及教育专网的组建和维护,拓宽学校、班级接入带宽。各级各类学校要利用成熟技术和公共平台,积极构建面向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学生空间,面向教师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教师空间,面向家长与学校互动的家校空间,面向班主任、学校各类管理者的角色空间,并实现各类空间的有效连通和良性互动。推动教师应用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等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应用空间开展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推动学校应用空间开展教师考核管理、班级组织管理、学生综合评价、教学综合分析。运用集团化战略,组建初中、小学课后网教学联盟,实现全县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师资资源的公用共享,弥补城域、城乡、校际信息资源和师资资源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段要加强空中课堂在初、高中教材衔接、新生入学生涯规划、学生家校同育、选课走班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教研室牵头,电教仪器站配合)
4.继续推进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根据省、市数字化校园评价标准,我县47所中小学、职校、特校及54所幼儿园中,已经有35所中小学、14所幼儿园通过了省、市级数字化校园验收,通过率分别为占74.5%和26%,离85%和30%的市信息化考评最低达标率还有不小的差距。按照不同学校分类推进的原则,建设中的未通过数字化验收的学校要对照验收标准,找准学校信息数字化短板,创造条件,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达标;已经通过数字化验收的学校,要积极启动智慧校园建设;新建学校(含幼儿园)要以打造智慧校园的标准进行校园信息化设施配备。县教育局将进一步修订完善高青县数字化校园建设指导方案和评价细则,通过召开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现场会、研讨会,定期加强调度等方式,加大推进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批推进学校创建、达标工作。2017年创建完成率要分别达到90%和45%以上,2018年底实现全县中小学、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数字化校园全部达标,数字化幼儿园80%以上达标,县直学校全部完成智慧校园建设。(学前教育科、电教仪器站牵头,教研室、计财审计科配合)
5.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和校长、园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校长(园长)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水平直接决定了学校的信息化发展程度。无论是决策学校信息化应用,还是引领学校信息化常态发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指导信息技术应用、搭建支持教师信息化成长平台),或者创新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合理配置学校信息资源等,无不要求校长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化领导力。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能否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关键在教师。提高广大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和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各学校要切实落实培训经费,全力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要督促教师从熟练运用、开发电子白板各项功能入手提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要与常规课堂教学、各项教学评优结合,督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自我培训。县教育局将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列入重要工作日程,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和模式,加大培训力度,落实培训计划,务实抓好骨干教师培训及教师全员培训。除推荐相关校长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外,县教育局每学年度将聘请教育信息化专家对全县所有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集中进行一次校长、园长信息化领导力全员培训,培训情况纳入学年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电教仪器站牵头,教师培训中心、学前教育科、教研室配合)
6.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创新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继续大力推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扩大实验学校和班级数量。尚未开设“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学实验班的学校,要迅速研究确定实验班数额并立即着手实施;已经开设教学实验班的学校,要进一步扩大实验班级数额,要充分利用全县“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平台推进自主智能课堂建设。要尝试推行“自带设备学习(BYOD)”和“用自己的设备学习(UYOD)”,自适应个性化学习等创新应用,为教师培训和研究、学生网上学习提供移动教学、远程教学、视频教学、互动教学、个性化辅导、远程研讨、名师教学等在线服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继续推广3D打印、物联网教育、创客教育等创新项目,提升技术支持水平,积极探索、推广“互联网+”主题教育活动的相关应用。继续组织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活动和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做好培训及推广普及工作,实现校校有项目、活动全覆盖。积极推进信息化项目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提升、深化课题研究成果,加大推广力度。(电教仪器站牵头,学前教育科、教研室配合)
三、措施保障
1.加强领导,确保落实。各学校要建立“一把手”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信息化工作,全面统筹本单位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要选配得力人员参加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完善教育信息化组织领导体制,明确职责要求。要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根据本意见要求迅速研究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标准、资源建设标准与应用规范标准,确定好学校信息化工作建设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强力推动,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保障经费,加大投入。各学校要切实落实经费保障措施,确保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化基本条件建设、基础环境建设的支出。要落实国家关于生均公用经费可用于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的政策,优化经费支出结构。要加大在学校信息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软件资源开发、应用项目研究、资源应用培训、教育技术骨干队伍培养、表彰奖励以及各种应用服务购买及日常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3.建立奖惩机制,加强监管评估。县教育局将把教育信息化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并加强对学校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的管理与指导。同时,建立奖惩机制,根据县教育局教育信息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年度计划,将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经费投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等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指标体系,定期核查工作进展、推动工作落实,对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信息化工作推进不力取消评优资格。
4.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提高网络环境保障能力。各学校要充分认识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将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和信息化建设同步实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要加强校园网络环境各个环节特别是互联网接入的安全性。要严格实施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切实加强校园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安全预防和应急响应能力,确保网络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要有效落实教育系统人员校园内实名制上网,建设绿色、安全、可控可管的校园网络环境,防止有害信息网上传播。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素质。
高青县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玉江 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孙海翔 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李士学 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王爱国 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赵国梓 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教师培训中心党支部书记
曹德霞 县教师培训中心主任
董 林 县教学研究室主任
成 员:各县属学校校长、学区主任
局各科室站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