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三备考交流心得

发布日期:2018-08-09 浏览次数:

2015年高三备考交流心得  

编者按:  

2015年高考,我县本科一批上线353人,实现了新的突破。为总结优秀备考经验,以利相互交流借鉴,在此刊发两教学部高三备考交流心得。  

  

以人为本,共谋发展  

高青一中第一教学部  

上学年,高青一中第一教学部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着学校发展这一核心,以教师发展为先导,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德育工作,落实教学常规,扎实科学备考,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一、以师为本,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近几年学校新引进了一大批应届师范毕业生,加之一中、二中合并后仍没有送过毕业班的青年教师,其总数大约能占到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决定着学校的未来。为此,学校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本战略,常抓不懈。  

1、目标激励,让教师自觉发展。学校鼓励教师业务进修,努力营造教师学习成长的氛围,为每一名教师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制定了“一年入门,三年合格,六年成为骨干”的成长计划,并定期对每名青年教师的成长情况进行评价。  

2、青蓝工程,让师徒携手共进。 扎实落实学校“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开展新老教师拜师结对子活动,明确了师徒双方的职责和义务,并实施了以奖代酬。通过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优质课”活动,促进师徒共同成长。  

3、师生同考,让青年教师功底更扎实。为督促青年教师的学习和快速成长,学校规定,每次高三大型考试,青年教师都要与学生同步考试,统一阅卷。成绩优秀的予以通报表扬,成绩相对落后的教师由领导出面约谈,督促学习;多次考试落后的,要调离教学岗位。这一活动对敦促青年教师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4、每日一课,让教师的业务能力快速提高。一年来,学校坚持实行每天一节示范课制度,由学科教研室主任组织,骨干教师轮流执教,同学科教师一起听课研讨。学校对整个活动过程实行全程录像。老师们认识到位,讲课质量高,评课真诚,教师的参与性很高,收益很大。每次听课后的评课研讨都持续30分钟以上。  

5、腾笼换鸟,让教师的眼界和层次更高。除积极参加市县教研室组织的活动外,学校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积极为教师创造学习提升的机会。去年一年,除从省实验中学等名校聘请了10多位名师到学校讲课作报告外,还先后组织教师200多人次到江苏天一中学、衡水一中、济南、潍坊、青岛等地的学校交流学习,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素养。  

    二、立德树人,培养德学兼备的优秀学子  

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教育人、引导人、改造人、成就人。为此,我们从德育队伍建设入手,加强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1、每周一次班主任会,加强班主任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多年来,我们坚持每周日晚班主任例会制度,除总结、安排工作外,更多的就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和工作方法的交流,提升班主任的德育能力。  

2、每周一节德育课,加强学生的情商培养。上学年,我们改革以前的班会课为德育课,由年级组统一规划安排课题,由有经验的班主任编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全年级各班主任共享共用,提高了德育课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3、每周一次国旗下演讲和集体宣誓,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斗志。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学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生按紧急疏散演练跑步集合,国旗班正装升旗,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学校领导、或教师、或学生作国旗下演讲,最后全体升旗班学生在国旗下宣誓。形式隆重,场面震撼,教育效果非常好。  

4、每课一句教育提示,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受到教育和提醒。上学年,我们对上下课铃声进行了改造,把大部分铃声改成了提示语,如“上课时间到了,请同学们认真听讲”、“下课了,老师们辛苦了,请不要在楼道内喧哗”等,这一改造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要受到强化教育。  

    5、建设文化走廊,优化育人环境。为提升学校的育人环境,学校修缮了人工湖,建设了景观长廊,购置了花草树木,美化绿化了校园环境;教学部重点加强了廊厅文化建设,教学楼门厅安装了电子屏幕,布置了校风墙,宣传栏等;各班的教室门前走廊成为教育宣传阵地,实现了学校无闲处,处处教育人。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三、落实教学常规,筑牢保障教学质量的第一道防线  

    1、完善集备流程,狠抓个人备课。实行领导干部包组蹲点制度。每周一次规范的集体备课,包组领导蹲班陪同,并进行记录,确保做到“四定”,“四备”,“四统一”。对个人备课,实行“日查周评”制度,年级主任负责日查把关,做到不合格的学案不准进课堂,保证了备课质量。  

2、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加强课堂监控。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强化监控,并先后开展了先导课、示范课、公开课等听评课活动。坚持领导推门听课制度,加强课堂监督和评价,一旦发现课堂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立即约谈任课教师,限期改正,确保了课堂教学质量。  

3、实行日查周评,督促作业批改。日查就是年级主任每天对本年级教师的备课情况和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周评就是学校对三个年级的教师备课和作业布置批改进行检查评比,由教务主任组织,备课组长评比打分,每周一次反馈,好的表扬,差的约谈,结果记入考核成绩。  

4、坚持每周召开教学例会,落实周清日结。每周的教学例会由教学部长组织,总结一周工作,通报周评成绩;各备课组长对检查情况进行点评;教学部长对下一周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5、加强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我们规定,所有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等公开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没有展现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没有运用教学设备的课,一律不得评为优质课。倡导使用微课及翻转课堂,鼓励教师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科学扎实备考,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  

1、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进入高三后,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和文化课基础差异,我们在特色班和普通班基础上进一步分出了三个高职班和两个艺术特长班,并有针对性的组织备考。实践证明,这一策略大大提高了学生成才的机会。一批本科上线人数特色班均达36人,二批本科上线人数普通班班均16人,原来基础很差升本科希望渺茫的艺术班和高职班,本科上线率也超过了40%。  

2、实行目标分级,落实培优计划。为确定合理的目标,激励师生斗志,今年高三实行的目标分级考核,提出双重奋斗目标,即细化一批本科为A、B、C三级目标和注重培养考取北大、清华的尖子生。教学中有侧重,辅导推进中有目标。经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和高三教师的努力奋斗,全校的一批本科上线人数突破300人大关,达到353人,实现了最高C级奋斗目标,胥恩华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  

3、加强备考研究,提高备考针对性。包括研究考纲、考题、教材、高考信息、双向细目表等。为落实好备考研究,学校重点抓了高三的集体备课,要求领导干部分工包组、蹲点参加集体备课,真正做到了“四定”(时间、地点、内容、中心发言人),“四备”(考纲、教材、考题、学生),“四统一”(进度、内容、课型、检测)。  

4、落实目标学生,实施分类推进。目标学生包括尖子生、一批及二批本科边缘生、偏科生等。对尖子生,采取一对一辅导和增加自主学习时间的方式,力促拔尖;对边缘生,采用集中指导、多提问、面批和个别重点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加以关照。各班教育组定期召开分类推进会和学科协调会,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由于工作落实到位,特别是老师们的积极努力,该措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用老师们的话说就是“该考上的学生,全都考上了”。  

5、实施激情教育,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特色德育课和德育活动外,一是我们坚持一日三跑操(上午、下午和晚上课间),一日三宣誓(早读、下午第一节、晚点)制度,跑操上要求士气高昂、口号响亮,宣誓上要求斗志昂扬、众志成城。二是加强复习方法、考试技巧的指导,进行规范化训练,并加强了高考心理指导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五、实施人文关怀,打造幸福和谐校园  

一年来,学校从衣食住行等细微之处着眼入手,为教职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解除后顾之忧。学校专门设立教工就餐区,开设了教职工蔬菜便利“超市”,均以成本价为教职工提供便利;去年学校还购买了洗车设备,设立教职工洗车点;为办公室配备绿色花卉,改善了单身青年教师的居住条件;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挑战自我,熔炼团队”拓展训练,激发大家的青春活力,增强凝聚力和协作精神。贴心的人文关怀,给教职员工以强烈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大幅提高。一个和谐、幸福、进取的高青一中,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同心协力,共铸辉煌  

高青一中第二教学部  

    一、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部署  

1.异彩纷呈的分层教学  

2012级学生入学时,学校按成绩选拔出了三个特色班。高二文理分科时,从原普通理科班中选拔出了一个70余人的“小”特色班。进入高三时,又根据学生意愿,分出了四个春季高考班和一个艺术班。多元化的分层教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成才的渠道,使更多的学生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奋斗目标,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更大限度发挥“鸡头”效应提供了条件,也为高二下学期特色班较往年提前半学期进入高三复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2.激发干劲的竞争氛围  

2012级是一、二中合校的第一年,原两所学校的老师站在了同一个平台上,多数都卯足了劲要重新证明自己。2012级也是一中实行分教学部管理的第一级,每次考试后,从学部到班级,到学科,再到个人的成绩比较,激发了多数老师不甘人后的动力和干劲。  

3.温馨愉快的工作环境  

一年来,学校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全校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领导加大向高三倾斜的力度,一切为高三让步,给予高三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最大限度地解除老师生活和工作的后顾之忧,为高三备考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坏境。  

4.靠在最前沿的干部团队  

在备考的各个阶段,学校领导经常了解、调度高三备考工作安排和工作落实情况,亲自包组并全勤参加学科集体备课。学部领导蹲在高三听课,为高三备考把脉诊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亲自参加每次考后的质量分析会和班级协调会;多次主持召开边缘生座谈会,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心理辅导;不惜财力,为高三老师外出学习大开绿灯,一年中安排老师参加高考备考研讨会四次,赴兄弟学校交流学习两次。  

    二、全体高三老师的辛勤付出  

一年来,全体高三老师为了学生的前途,为了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努力付出。  

高三老师的办公室是全校早晨亮灯最早、晚上熄灯最晚的办公室。  

    一年来,因工作的需要,经常有老师连续一个多月不能休息,但他们没有怨言。王昌江、董凤英、刘成亮、王晓霞、韩冬梅、蔡清华、曹殿宇等老教师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年轻老师的表率;二十位班主任老师300多天如一日,践行“有学生在就有老师在”、“比学生起得早,比学生睡得晚”的工作要求;在二部高三教师中,有六对夫妻(董国栋——于娟娟,胡昌安——孙红妮,耿国——刘雪莲,岳立成——张梅花,赵健——王静静,巩昌达——王延花),他们从没有因为家庭影响了工作;有两位老师(田亚强、常娟娟)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常娟娟老师还要自己带孩子,他们没有因此影响工作。董凤英老师以自己羸弱之躯力挽狂澜,实现了所教班级成绩的逆转;为了不给高三学生耽误课,朱亚丽老师将发烧39度多的孩子弃在办公室,而坚持去给学生上课;张启波老师婚假只请了一天;赵健、王静静老师为备考推迟了婚期。蔡清华、曹殿宇老师,既是高三班主任又是高三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正需要家长陪伴的关键时候,他们将孩子交给了班主任,坚持与班中的学生同在……  

正是全体高三教师的共同努力,才成就了2012级的高考成绩。  

    三、年级细致扎实的教学管理  

年级管理上努力做到细致可行。“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始终是年级管理的基本信念。  

1.加强备考的计划性  

(1)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备考计划,精心安排了各轮复习,明确各轮复习的时间、重点和目标。将全年备考工作细化到周,备考最后阶段又以月为单位,将工作细化到天,保证备考工作扎实稳步地推进和落实。  

(2)年级每周都制定周计划,安排一周的听评课计划和各学科每天的教学进度计划。  

    2.向常规落实要质量  

在做好个人备课、课堂教学、自习辅导等常规落实的同时,重点抓好集体备课、作业批改和边缘生推进等几项常规工作。  

(1)领导包组抓集体备课的落实。一年中,上自校长,下至主任,包组领导几乎全勤参加集体备课,检查、指导、评价备考组集体备课情况,有效地保证了集体备课的质量。  

(2)在作业批改方面,实行随批随查随备案的办法。为教师设计、配备了作业批改记录,相当于教师也有了错题本,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反馈等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4)高度重视边缘生推进。每次考试后,年级都要划分出边缘生,以年级名义承包给相关任课老师,并把边缘生推进完成情况纳入教师个人成绩考核。  

    3.加强学生管理,保障各项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1)坚持“高三不是常规管理的特区”的原则,加强德育管理工作。班主任坚持查午晚休,确保学生学习、生活秩序井然。  

(2)每周召开班主任会,调度班级管理工作。每周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思想教育。  

(3)每周印发给高三学生一封信,进行励志教育、学习方法指导和心理指导。  

(4)为保障学生有健康的体魄,不卡占学生的锻炼时间,体育课从未间断,每天两次跑操和一次阳光体育活动一直坚持到高考最后一天。  

    4.保障措施  

(1)在教学上充分相信老师,给备课组更大自主权,少干涉或不干涉备课组的教学安排。年级承担了更多事务性工作,少开会或不开会,比如,组长例会变为有事则开,无事不开;年级质量分析会同班级协调会放在一起开;学科质量分析会放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尽量减少老师们的事务性工作,给老师们提供更多的时间研究业务和教学管理。这样,老师们气顺了,干劲更足了。  

(2)积极学习,加强协作。  

一是年级组内部的团结协作。期中后,张法银主任身体不好,既是年级主任又是班主任的张青主任和王晓东主任,承担了更多事务性工作,用自己的付出,保障了年级工作没受一点影响。  

二是积极加强同一部高三的协作,经常不定期坐到一块探讨年级管理和备考管理问题,互相交流高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三是积极到外地学习,获取备考信息和资源。先后多次到滕州一中和淄博实验中学等名校学习交流;组织老师参加了四次高考备考研讨会;高三第二学期,聘请专家来校作报告十余场次;采取多种办法,积极联系到各地市特别是一些名校的模拟题及押宝题几十套。这些都为备考,尤其是最后阶段备考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四是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为了特色班学生更好地发展,借鉴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把每天最后一节自习交给了学生, 效果不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