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意见(试行)

发布日期:2018-09-10 浏览次数:

高教函发〔2018〕102号

为全面实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淄博市第二期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和《高青县第二期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推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特制定本意见。

一、建设目标

推进虚拟现实、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全县中小学的创新应用,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智慧教育环境,变革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推动数字资源建设和智慧共享,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高学校智能化管理水平。三年内(2018—2020),完成全县中小学35%以上约12—15所智慧校园建设任务。

二、建设原则

(一)育人为本、服务为先。积极构建育人为本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能力。关注师生、家长需求,以服务为导向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共享,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育人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应用驱动,融合创新。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从学校教学改革发展实际出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管理的难点问题。坚持融合创新为核心,构建新型教学组织模式,探索信息技术在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中的应用,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的创新。

(三)统筹规划,示范引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做好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方向任务。倡导学校先行先试,突出培养学校特色、镇域特色,发挥示范学校引领作用,推动全县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

三、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体现在智慧感知环境、优质智慧资源建设、深度应用、融合创新和支撑保障各个方面,着重探索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教师应用模式、课堂应用模式、网络学习空间学习模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式、智慧教育区域整体推进模式。

(一)智慧环境建设

1.网络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无线网络覆盖教学、办公等区域。通过建设智能一体化系统,实现信息化设备设施使用管控的智慧化,提供校内学习、运动、生活等多方位的智能服务。

2.终端配备。倡导自带设备学习(BYOD),推广全域化的数字化学习。每个师生拥有支撑教学、学习和交互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需求。

3.教室配置。普通教室配置智能教学交互系统,支持教学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的智能化设备设施。依托全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各级教育云,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在数据挖掘、学习分析等技术的支撑下,通过智能学情分析,使教师能够精准掌握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实现精准化教学。

4.信息安全。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体系,配备网络安全设备,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系统。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测评工作。

5.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能够实现校园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公安安全防范系统互联互通。

(二)资源建设

依托全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开放、共享、规范为主要特征的数字资源开发应用机制,使每一个学习者都成为数字资源的贡献者和受益者,真正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1.学生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协作学习数字资源,包括面向学习者的微课资源、数字图书、校本选修、多媒体课件;针对学科专题的探究性主题资源、学习网站、虚拟仿真系统等。

2.教师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数字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试题库、教学素材资源等。

3.教科研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培训和教科研的数字资源,包括优质视频课堂教学案例、网络培训课程等。

(三)素养培育

让信息化思维、互联网思维体现在学校管理、教学的各个环节。

1.学生信息素养。建立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培养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学习资源;利用各种媒体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和分享;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在自适应学习、智能评测等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实现自我诊断、自我修正的个性化学习。

2.教师信息素养。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运用数字资源完成课堂教学;利用资源平台参与网络教研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评价,逐步实现育人的精细化和精准化。

3.信息化领导力。校长具有较高的信息化规划、决策、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学校教、学、测、评、管及家校共育的常态化、科学化管理,不断提升决策水平、治理水平、评价水平。

(四)创新应用

1.家校共育。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和交流社区,开展在线家庭教育指导,实现家长在线学习、交流和评价,促进网上家校共育。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家庭、社区和其他学校提供社会化公益服务。

2.特色发展。积极主持或参与有关部门的前沿教育信息化实验项目,并取得创造性成果。积极开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探索。积极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应用教学资源平台促进教学、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各学区、各学校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要加强组织领导,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建设方案,认真实施,定期开展评估认定,推动智慧校园建设进程。

(二)人员保障。各学区、各学校要在政策、人员等方面提供强有力保障。学校要优化中层管理部门,专门配备信息化管理、推进人员,专职负责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

(三)经费保障。各学区、各学校要积极筹措经费,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保障信息化资源更新和日常运维。鼓励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附件  高青县中小学智慧校园基本建设项目(试行).docx

                                                                                        2018年9月5日

 


[附件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