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神话并行的太公文化 | |||
|
|||
|
|||
《封神演义》是明代作家许仲琳所著的神魔小说, 姜太公, 就是生活在这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民间传说和小说、电视剧中, 姜太公有着139岁的寿龄, 他渭水垂钓,72岁出山, 扶周灭商,大封诸神, 在更多人的心目中, 他是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仙, 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将其比作智神、武神。 但是,在历史上, 关于姜太公的历史资料太少, 太公是否真有其人, 一直是一团迷雾。 2008年,在南水北调工程施工前的考古勘探中,考古人员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陈庄村,发现一处西周城池遗址,发掘出土了甲字形贵族大墓、祭天的神坛,驷马战车、水井,以及大量青铜礼器和刻有卜辞的兽骨。青铜器上刻有大量铭文,铭文中出现了“齐公”两个字。 齐公铭文 陈庄西周文化遗址以其巨大的文化承载量,被列入2009年中国社科院十大考古发现和国家文物局六大考古新发现。 姜太公,姜姓,吕氏,名尚,号飞熊,生于山东沿海。为西周初期四代帝王师,被周武王尊称为“师尚父”,为兴周灭商和稳固西周政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周武王平定商纣后,把齐国封赏给姜太公。姜太公顺着济水从中原地区来到今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陈庄这片土地开邦建国,定都营丘。 太公到本地后,见这里水草丰美但地多瀉卤,并不适宜耕作,但东近大海,有海产之丰,内有济水航运之利,适宜商工之业,便利用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尊贤尚功,开放商工之业,发展渔业、盐业,经济迅速发展,四方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太公一生文治武功冠盖天下,还留下了《太公阴符》《六韬》等兵学著作,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山东淄博高青陈庄—唐口西周遗址 山东淄博高青陈庄—唐口西周遗址 山东淄博高青陈庄—唐口西周遗址 周康王六年,姜太公去世。姜太公的长子丁公吕,继位。丁公死,太公的次子乙公得继位。其后代癸公慈母、哀公不辰又相继继位。后纪侯向周王诬陷哀公,周王用大鼎将其煮死。周王立哀公的弟弟静为齐君,就是胡公。胡公迁都于薄姑,齐国首都在今山东淄博高青地存在了百余年之后,迁离他处。此时正当周夷王在位。哀公同母少弟山怨恨胡公,就与自己党徒带领营丘人袭击杀死胡公自立为齐君,就是献公。献公元年,全部驱逐胡公诸子,借机把国都从薄姑迁到临淄。 齐桓公将这一带辟为园囿。同时代长狄人曾在这里建鄋瞒国。 齐景公有马千驷,因此将这里更名为千乘。同时代孔子到这里,留下《狄水歌》,见于史籍。干乘后更名乐安,此地为齐国名将田书封邑乐安地,因此为其孙兵圣刊武故里。 战国末期“义不帝秦”的鲁仲连晚年隐居于此,其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者:孟庆尧 王长峰)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