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过端午,粽叶青,糯米香;挂菖蒲,带香包……”为了传承历史文化,让孩子们感受端午节独特的习俗,更好地了解、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高青县长江路幼儿园于6月6日开展了端午节系列活动。
知习俗:活动中,老师引导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风俗、饮食习惯,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孩子们知道了屈原的故事,了解了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挂艾草、系五彩绳等风俗习惯。
学绘本:老师向孩子们讲述经典绘本《粽子里的故事》,故事中,老奶奶将故事包进粽子,这时粽子似乎成了一种希望的寄托,一种精神的传承。一只小小的粽子引发出许多故事,从故事里孩子又获得了情感的启发和成长的乐趣。
插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过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据说,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编彩绳:五彩绳在古代也叫长命缕,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寓意着祈福纳吉辟邪。而儿童戴五彩绳,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佩戴五彩绳可保护驱邪除魔,祛病强身。正是因为有这么重要的意义,因此端午节戴五彩线的习俗仍延续至今而不衰。
佩香囊:玲珑可爱的各色香包,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元素,一个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香料的香包,往往承载了人们对端午民俗最美好的期待,它不仅被赋予了避邪驱瘟的意义,还是精美的装饰艺术品。DIY香包,在制作的过程中会考验孩子的耐心与细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传承。
吃粽子:说起端午节美食,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粽子,飘香的粽叶包裹着糯米、红枣等材料,实在是一大美味。端午节来临之际,幼儿园食堂的厨师伯伯为孩子们精心制作了鲜香可口的粽子,让可爱的孩子们提前过了有滋有味的端午节。
画端午: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端午节的习俗有了更进一步的向往。瞧!他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用五彩画笔涂涂画画,灵巧的小手画出白白胖胖的粽子,折出造型别致的香囊,我们的端午节真开心!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走进端午、感知端午、品味端午,在愉快体验中直观地感受到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体会着传统节日的快乐与童趣。(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