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打造以电子商务为主导,传统商务为辅助的农产品商务模式,助推农业农村产业振兴的建议》的答复(县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2号提案)
县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2
建议人: 李继珍
主办单位: 高青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答复时间: 2022-03-09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李继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以电子商务为主导,传统商贸为辅助的农产品商务模式,助推农业农村产业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水平。充分利用各级政策,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推广应用的扶持力度。特别要扶持特色农产品项目,积极协调金融、财税和土地等部门对电子商务的优惠扶持力度,为电商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兴建电子商务服务站以及物流配送站、点等提供支持,解决农户电商经营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中的推动作用和引导作用。

二、注重电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人才保障机制。电子商务发展,人才是关键。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留住相应的专业人才是发展电商的关键。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联合电商培训机构、高校、企业开展理论实践教学,对农户进行网店运营与管理培训,打造以电子商务运营为方向的本土电子商务人才。二是构建人才引进机制,以优惠的创业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具有较高受教育水平的大学毕业生、具有电子商务能力的优秀青年到农村创业,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向高水平发展。利用好人才吸引政策,弥补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带来的人才吸引力不足问题。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物流技术应用水平。因地制宜建立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借助现代智能化技术与设备,建立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通过数字化交互实现产供销各环节无缝对接,缩短物流在途时间,降低运输的时间成本。另外,冷链物流是生鲜农产品最需要也是最薄弱的环节,需要增加冷链物流技术研发,建设与冷链物流相对应的仓储、包装以及配送等基础设施,提高冷链物流运输能力和水平。

四、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创新电商品牌运营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在任何地区任何时候都可以购买到需要的农产品,能够利用当地特色优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才是保障农村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因此,根据当地产品特色化,采用差异化销售策略,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电子商务平台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和品牌特色,创新农产品品牌运营模式,防止千篇一律。

高青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3月9日

理由:我县是农业大县,正处在在北纬37农产品生产黄金纬度线上,农产品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品质优良,多年来县政府持续推动农业化发展,农产品由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工厂化模式,农产品品质有了明显提升,安全性有了可靠保障。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壮大,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表现为农产品积压利润空间越来越少,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影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县农产品多年来还是通过贸易市场来流通贸易,农产品从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环节多达四—五个,这种陈旧的生产销售模式,远不能满足生产者的需要与市场供应。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还要打总以电子商务为主导,传统商务为辅助的模式。电子商务模式能为生产者及时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使农业的生产行为变得智能、快捷,企业还能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处理订单、安排生产、分配资源,与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成本降低、环节减少、交易速度加快、节省费用,提高了效率效益,并能企业摆脱区域性市场的限制,有利于形成统一有序的大市场,使交易双方的选择性扩展到最大。 办法:一、在政府引导支持下建立信息机构,引导生产者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 二、建立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平台实现合同签订和贷款支付等事项处理。三、建立相应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使客户所需的农产品及时配送。四、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应把懂业务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农业信息化队伍中,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信息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