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刘福恩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职业教育的关注。您提出的关于创建“产学研销”一体化平台,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县职业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本着立足现状,聚焦问题,谋划未来的思路,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我县职业教育正面临大发展的美好前景。
一、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现状成绩
根据县域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发展需求,我县职业学校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建设健康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相关专业,着力建设植物保护省级特色专业,与市县的淄博大芦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淄博荒土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海悦集团、飞源化工等企业建立深度融合合作关系,成立淄博科技学校农业产业学院,通过“订单班”“冠名班”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培养优质人才,同时为学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
1.加大校校联合,提高办学能力。
多方位与全省高职院校合作,合作“三二连读”“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高职本科,实现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分别与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德州科技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联办三二连读专业,有力的提升了办学能力。
2.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统筹力度,培养更多符合市域县域实际的实用型人才。
我县职业学校与山东飞源化工有限公司、鲁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淄博市海悦集团公司等十余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相继在滨州渤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飞源化工有限公司建立淄博科技学校教师工作站;在学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站、产业教授工作站。成立淄博科技学校农业产业学院,并与当地的淄博大芦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淄博荒土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切实为当地产业发展服务。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优化了专业设置。开设电子商务等专业,提升我县农产品“产学研销”平台建设,提升了学校的专业吸引力。
3.助力经开区发展,成立产教联合体,服务县域经济。
充分利用淄博科技学校列入县经济开发区发展体系的要求,结合目前学校毕业生以升学为主的实际情况,积极与县经开区对接,完善学校校委会组织,让经开区领导或企业领导参与指导学校发展。主动对接县域优质企业,成立冠名班,实行中职+高职长线资助培养方式,针对新设置专业,由合作企业提供专业师资,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有效缓解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促进优秀学生回乡就业工作机制长效落实。
成立产教联合体,在学校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定期聘请企业技术能手到学校给学生上课;在相关企业挂牌成立教师工作站,适时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企业进行职业体验、实习实训、技能培养等,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4.内挖潜力,外树形象,服从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大局。
学校严格落实培训新规,规范开展好特种作业、一般行业、危化品安全培训等各类培训工作和1+X试点工作。近三年,完成特种作业、一般行业安全管理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1500人次,协助完成其他类考试培训500人次。截止2024年6月已培训特种作业、一般行业安全管理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370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1.持续加强职业教育内部管理。按照学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思路,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优化专业设置,挖潜师生潜力,规范学生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提升招生吸引力。
2.持续推进职普融通走向深度合作。职业学校进一步宣传职教高考政策,与高青一中、鲁才中学、燕园学校深化职普融通工作。探索学籍互换、共同培养机制,让升入高中段的学生有更多的升学路径。在做好高二上学期职普融通的同时,建议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中设立职普融通计划,提升职普比。
3.持续凝聚多方力量进行合作办学。实施合作办学,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是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一项工程。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与山东宝乘电子有限公司、高青金洋药业、高青飞源化工、滨州活塞(高青)、鲁泰纺织集团、山东胜利钢管股份有限公司等县内外高新企业的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融合多方力量,寻求实现新的突破。
下一步职业学校凝神聚力,发展创新,严格落实法定职责,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学校长足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发展的关注,希望您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教育,为我县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2024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