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法制教育的建议》的答复(县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057号提案)
县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
057
建议人: 韩玉柱
主办单位: 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答复时间: 2025-05-06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韩玉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法制教育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重视法制教育,完善推进机制

我局将法制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推进机制。成立了专门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领导担任组长,各学校校长为成员,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工,确保法制教育工作层层落实。同时,我们加强了与司法、公安、检察院等部门的合作,形成了多部门协同推进法制教育的良好局面。每年,我局都会制定详细的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将宪法、民法典、黄河保护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其中,并将“宪法小卫士”网络答题活动作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二、丰富教育活动,深化法律认知

每年按时开展宪法、民法典、黄河保护法进校园活动。在宪法进校园活动中,通过举办宪法晨读、宪法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宪法的尊严;在民法典进校园活动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讲解民法典中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条款,如个人信息保护、民事行为能力等内容;在黄河保护法进校园活动中,鉴于我县地处黄河流域的地域特色,组织学生开展“守护黄河,法制同行”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我为黄河保护献一策”活动,鼓励学生从法律角度思考如何保护黄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黄河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宪法小卫士”网络答题活动也已成为常态化工作,每年活动前,各学校都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对宪法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为学生答题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答题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每年组织全体教职工参与学法考法活动,以此提高教职工的法律知识水平。同时,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和法制教育教学方法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各类法律法规以及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邀请法律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授课,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便于教师理解和吸收。

我们还建立了校际交流机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校际观摩学习和经验分享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此外,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支持教师报考法律相关专业的在职研究生或参加各类法律培训课程,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并完善考核机制,将法制教育教学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激励教师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四、多举提升素养,强化法制观念

我局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

1.在加强法律知识考核方面,将法律知识全面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除了定期组织书面考试外,还增加了案例分析、法律辩论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校设立了法律咨询室,配备了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同时定期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坐诊,为学生解答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如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3.我们建立了家校合作机制,定期举办家长法制教育讲座,向家长普及民法典中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财产权益保护等,提高家长法律意识,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4.持续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邀请公检法等部门工作人员走进校园,结合实际案例为学生讲解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认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法律的威严和法律工作的实际流程。积极建立法制教育志愿者队伍,吸引法律专业人士加入,为学校提供更专业的法制教育志愿服务。

五、展望后续工作,持续优化提升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您的建议为指引,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持续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法制教育工作。进一步丰富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结合新媒体技术,开发线上法制教育课程和互动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法律知识。加强与社区、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合作,拓展法制教育的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感谢您对教育发展的关注,希望您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教育,为我县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2025年5月6日

背景: 法制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法律知识传授和法律意识培养,使受教育者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的教育活动。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并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它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不仅取决于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更取决于公民的法律素养。通过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公民的法律认知水平,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从而为法治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通过普及法律知识,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最后,法制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通过法制教育,可以增强公民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推进机制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法制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推进机制。学校、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导致法制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资源投入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短板。 (二)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素养不足 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素养不足,是制约义务教育阶段法制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法律意识淡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法制教育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建议: (一)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是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法制教育质量的关键。例如:1、制定系统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涵盖小学到初中各个年级。2、增加法制教育课时比重,确保每周至少1课时。3、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法律知识。 (二)加强师资培训与专业素养提升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改进义务教育阶段法制教育的重要举措。例如: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开展校际交流、鼓励继续教育完善考核机制等。 (三)提高学生法律意识与知识水平 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是义务教育阶段法制教育的核心目标。例如:1、加强法律知识考核:将法律知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定期进行考核。2、建立法律咨询室:在学校设立法律咨询室,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定期举办家长法制教育讲座,提高家长法律意识。4、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邀请公检法等部门工作人员进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5、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6、建立法治教育志愿者队伍:吸引法律专业人士加入,为学校提供法治教育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