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高青县人民政府关于挖掘消费潜力繁荣发展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

高政发〔2020〕1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县夜间经济发展,促进夜间市场繁荣,满足市民消费需求,活跃商业氛围,推进消费升级,激发城市活力,根据《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挖掘消费潜力繁荣发展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19〕13号)和《2020年淄博市夜间经济文化氛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淄夜经办发〔2020〕2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立足丰富消费新业态、培育消费新动能、创造消费新体验、扩大消费新供给、增强消费新动力、拓展消费新空间,以建设商圈和特色街区为载体,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加快业态集聚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活跃消费市场,提升城市的“年轻气质”和“年轻指数”,擦亮城市品牌形象,为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内需驱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分类培育、彰显特色;坚持东西共融、水陆并进、形神兼具、统筹发展;坚持突出重点、因势利导,形成业态多元、错位发展格局;坚持品牌优先、示范引导,形成良好的夜间消费服务氛围,建立管理规范的保障机制;坚持从夜食、夜宿、夜行、夜游、夜购、夜娱等六个方面下功夫,不断延伸“夜游高青”“水上千乘”产业链条,增强夜间消费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工作目标

以“文化为魂、旅游驱动、商业繁荣”为总目标,依托“温泉慢城·黄河高青”城市品牌,着力发展“青春时尚型、融合发展型、休闲娱乐型”夜间经济形态,营造开放、活跃、规范、有序的夜间经济环境,提升高青“两日游”“多日游”内涵,叫响“高青之夜”特色品牌。年内争取培育和建设2—3个成型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利用三年时间打造一批能反映高青资源禀赋、文化特征、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的多业态融合发展夜经济集聚区。

四、重点任务

(一)总体框架

重点实施“132”工程,打造“点、线、面”立体化夜经济发展格局。即围绕“一个”中心,形成“三大”集聚区,擦亮“两大”新地标。一个中心,指千乘湖;三大集聚区,指“璀璨千乘”夜经济集聚区、“悦动文昌”夜经济集聚区、“水润乐安”夜经济集聚区;两大新地标,指城市休闲娱乐商业街——千乘街,城市民俗文化商业街——文昌街。

(二)具体任务

1、打造“水上高青”夜游品牌

高青县北、西两依黄河,南靠小清河,有“江北水城”“滨河水乡”美誉;环城水系,环、线、片互联,水、绿、景相融。坚持“以水为魂、以河为脉、以湖为韵”,用活水资源,开拓夜风景,引导市民和游客积极参与夜游、夜赏、夜品活动,打造“水上高青”夜游品牌。重点做好“灯亮”“船行”“商聚”文章:实施公园亮化工程,设计沿河灯光秀,开放原有音乐喷泉、水幕电影等设施;以千乘湖为中心,开通文昌阁至在河之洲水上乐园游船观景线路,实现城区水上文旅项目新突破,环城水系经济效益新突破,水润高青城市影响力新突破;吸引投资者发展夜间水上经济,培育船上酒吧、住宿、娱乐等特色服务,满足市民和游客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国网高青县供电公司)

2、打造“悦动文昌”夜经济集聚区

(1)文昌街:东至蒲台路,西至中心路,建筑欧式格调。立足此街毗邻文昌阁、文化氛围浓厚的优势,以打造民俗文化商业街为目标,沿街布置非遗展厅、城市书房、画廊、琴行、文创、艺术摄影、儿童DIY智力开发中心等与文化、艺术、教育相关的业态,并适当引入特色餐饮,突出民俗文化主题,融入现代时尚元素,打造年轻人接受文化熏陶的“心家园”,少年儿童学习娱乐的“欢乐谷”。(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商务外事服务中心)

(2)文昌阁:结合文昌阁为我县标志性建筑和重要文化活动场所的实际,积极引导全县各类艺校(辅导学校)及相关娱乐业态向文昌阁集中,进一步发挥文化、文娱集聚效应。组织本地文艺人才或邀请专业团队,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年内根据不同季节,以“花绣高青”“舞动青春”“缤纷盛夏”“品味金秋”“激情跨年”等为主题,开展各类特色演艺、展示、交流活动,切实让文昌阁“动”起来、“火”起来,将其打造成为我县文化繁荣高地和学子咸集的福地。(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教育和体育局、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应急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融媒体中心,经济开发区及各镇、街道)

3、打造“璀璨千乘”夜经济集聚区

千乘街区东起建信路,西至芦湖路,南至清河路,紧邻千乘湖公园。周边居民小区集中,消费潜力巨大。希望路餐饮聚集效应已经凸显,南北向步行街呈徽派建筑特色,契合“江北水乡”风格。将该街区建设成为集休闲、购物、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休闲娱乐商业综合体。

(1)业态培育。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在徽派建筑区域,布局茶室、咖啡厅、酒吧、蛋糕店、花店、奶吧、名品店、客栈、料理、西餐等时尚现代业态;在希望路现有餐饮店铺基础上,积极引导本土人气高、吸引力强的清水小龙虾、黄河鱼馆、高苑大席、特色农产品,及全国各地网红美食入驻,形成独具区域特色的美食休闲一条街。

(2)氛围营造。鼓励部分高档酒吧、咖啡厅、茶楼引进钢琴弹奏、歌手驻唱、山东快书、木板大鼓等文艺形式,增强文化艺术气息。充分利用中间十字路口和南部广场,定期策划街头演艺、时装秀、美食嘉年华等演出、展会活动,凝聚人气,促进消费。

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教育和体育局、县财政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高青分局、县商务外事服务中心

4、打造“水润乐安”夜经济集聚区

(1)水上娱乐区

深入挖掘御泉汤温泉度假村和在河之洲水上乐园的旅游价值,进一步拓展“夜泡”“夜泳”“夜娱”等康养健身娱乐项目,丰富晚间业态,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夜间专属推广、打折让利活动,大力促进夜间水上消费。

(2)露营体验区。充分利用三山岛区域两面邻水的优势,借助御泉汤温泉度假村和在河之洲水上乐园的梦幻灯光秀,打造星空露营区和房车基地,创新举办篝火晚会、星光餐饮、水上放灯等特色活动,给游客带来独特的野营体验。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高青分局

五、配套措施

(一)擦亮城市夜间形象。将重点打造的夜经济集聚区及特色街区,列入市容环境整治和亮化、绿化工程的年度重点,全面提高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水平,创新做好街景打造、绿化景观、装饰照明、标识指引,以及灯光秀的设计建设工作,为夜间经济提供明亮、干净、整洁、有序的消费环境。鼓励商家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在店外适当布置广告灯箱、霓虹灯等宣传美化亮化设施,以烘托营造夜间经济消费氛围。(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国网高青县供电公司)

(二)提升夜间交通服务。大力发展网约车服务,引导各类共享单车停车点向夜经济集聚区及特色街区适当集中。对夜经济集聚区及特色街区附近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自用停车场进行统一调度,夜间面向社会有序开放。公安交警部门对夜经济集聚区及特色街区,合理安排停车泊位,保障夜间人流集中消费不受交通拥堵影响。积极引导市民公交出游或短距离绿色出行,减轻夜间城市通行和停车负担。(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交警大队、田镇街道、芦湖街道)

(三)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对商业街区外立面、休闲空间、店面装饰、广告牌匾等,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使之与街区建筑风格和设定主题相契合;配套建设特色沿街座椅、自动售卖机、无障碍通道、旅游咨询点等便民设施,切实增强街区的休闲和游憩功能;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餐饮油烟处理、垃圾分类处理等服务配套设施,确保相关经营活动规范有序、便民利民。(责任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高青分局、国网高青县供电公司、田镇街道、芦湖街道)

(四)适当延长经营时间。积极引导夜经济集聚区及特色街区各商家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春、夏、秋季夜间营业时间至少延长到23时,冬季夜间营业时间至少延长到22时。餐饮休闲街区的餐馆、酒吧、休闲保健、咖啡、娱乐等商家夜间营业时间至少延长到24时,鼓励“通宵”经营,积极培育24小时不打烊店,满足消费者对夜间消费不同时段的需求。(责任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市场监管局、田镇街道、芦湖街道)

六、实施步骤

(一)谋划启动阶段(3月中旬)

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制定具体的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统筹推进。通过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二)推进阶段(3月中旬-4月下旬)

各成员单位根据实施方案和具体规划,结合自身职能,认领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落实,形成各自的具体实施方案,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高质量推进工作,按期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三)运行完善阶段(5月上旬-10月下旬)

三大夜经济集聚区和“夜游高青”观景线路正式全面运行,同时推出一系列文化、节庆、展会、比赛、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夜游”主题观光业态、“夜娱”文化体验业态、“夜食”特色餐饮业态、“夜购”时尚消费业态、“夜宿”品质休闲业态,真正实现让“让城市亮起来、消费火起来、人气旺起来、经济活起来”的目标。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推进夜间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同志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和经济开发区、各镇(街道)为成员单位,统筹推进全县夜间经济各项工作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牵头协调推进夜间经济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合力促进夜间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鼓励机关干部带头参与夜间经济发展,带头促进夜间消费,为繁荣活跃我县夜间经济做出积极贡献。(责任单位:县推进夜间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加强规范管理。对夜经济集聚区及特色街区,坚持做到行业管理与行政监管相结合,积极推进诚信建设,规范商户经营行为,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提高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能力、效率和精准度,营造活跃、健康、有序的夜间消费环境。积极引导志愿者协助维持夜间经济管理秩序,县相关职能部门要牵头完善针对夜间经济的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市容秩序、卫生、质检、消防等管理措施和服务功能,完善公共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消防救援大队、田镇街道、芦湖街道)

(三)加强政策引导。设立专项资金,研究出台支持夜间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加强对全县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对有实力、有潜力、有带动力的入驻企业和商户给予重点扶持,对在繁荣我县夜间经济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重点企业、商家,按照贡献大小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上具体扶持奖励办法另行制定。(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商务外事服务中心、田镇街道、芦湖街道)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端(手机台、微信、微博、抖音、快手、APP)等媒体,全方位开展夜间经济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及时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夜间消费资讯服务,深入报道夜间经济发展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业态、新模式和创新工作成效,引导市民培育健康向上的夜间消费习惯,积极创办夜间经济实体,在全县大力营造支持夜间经济、发展夜间经济的浓厚氛围,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融媒体中心,各相关镇、街道)

 

附件: 1.高青县推进夜间经济发展领导小组

           2.高青县夜间经济发展推进工作任务分工表 

 

高青县人民政府

2020年3月13日

 

附件1

 

高青县推进夜间经济发展领导小组

 

组  长:杨新胜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张亮云  县委常委、副县长

             冯  斌  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陈现彬  县政府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

            马  超  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李  杰  县发展改革局局长

            张玉江  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

            付朝辉  县公安局副局长

            刘道德  县财政局局长

            付会民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袁文波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刁忠卫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王  忠  县水利局局长

            苗光勇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付  萍  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张鲁刚  县应急局局长

           李  红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吕  凯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

           孙金峰  市生态环境局高青分局局长

           姜  英  县融媒体中心主任

           张俊堂  县商务外事服务中心主任

           孙永峰  县服务业发展中心主任

          卜祥海  国网高青县供电公司总经理

           王  军  县交警大队大队长

           李  凯  县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

           刘延科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常家镇镇长

           崔瑞虎  田镇街道办事处主任

           徐继磊  芦湖街道办事处主任

           乔旭涛  青城镇镇长

           高  辉  高城镇党委书记

           蔡  亮  黑里寨镇镇长

           董宏亮  唐坊镇镇长

           郑卫国  花沟镇镇长

           周  亮  木李镇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文化和旅游局,冯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付萍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各项工作的协调、调度和总体推进工作。

 

附件2

 

高青县夜间经济发展推进工作重点任务分工表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