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24年高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
索引号: | 11370322004222022C/2025-5517935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5-05-19 | 发布机构: | 高青县统计局 |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落实突破年”活动为抓手,聚焦“五区建设”,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全县经济稳中向好、量质并进,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52.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8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3.7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2.9亿元,同比增长5.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2:37.1:44.7。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4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54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3.7%和165.1%
招商引资实现提升。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年新签约落地过亿元项目41个,省外到位资金49.5亿元。
市场主体保持平稳。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3.64万户,比上年下降0.9%。其中,实有各类企业1.02万户,比上年增长3.1%;实有个体工商户2.48万户,比上年下降2.2%;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0.14万户,比上年下降4.5%。
二、动能转换与创新
发展动能不断积蓄。坚持向项目要质量、要效益、要生产力,45个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其中1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全年20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6个项目列入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7个项目列入省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
创新动能厚积薄发。4个项目列入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建成省级智能制造场景1个、创新研发平台4个。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72家、87家,较上年分别增长16.1%、20.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7.8%,占比达61.5%。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全年新增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培育人选1人,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人,齐鲁首席技师1人,齐鲁乡村之星6人,省技术技能大师1人,省服务业专业人才1人,“淄博英才计划”15人,市技术技能大师1人,“淄博工匠”2人。筹建并分配租赁型人才公寓206套,人才发展生态持续优化。
三、农林牧渔业
农业稳产保供扎实有力。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三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3.2万亩,同比增长0.4%;粮食总产量59.3万吨,增长1.3%;粮食平均单产481.6公斤/亩,增长0.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8.0万吨,园林水果产量2.6万吨,年末存栏生猪 2.6 万头、牛7.7万头、羊3.9万只、家禽346.7万只。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7万吨,禽蛋产量1.8万吨,牛奶产量8.0万吨。
特色农业发展基础夯实。高青黑牛成功入选国家级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和省级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大力壮大特色农业规模,新建设施果蔬育苗基地4个。截止2024年末,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3家,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0个,有效期内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拥有市级、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19个和5个。
2024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24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作物 万吨 59.3 1.3
夏粮 万吨 27.4 1.2
秋粮 万吨 31.9 1.4
棉花 万吨 0.05 4.2
蔬菜 万吨 48.0 4.0
瓜类 万吨 9.2 -2.7
水果 万吨 2.6 2.8
禽蛋 万吨 1.8 -9.2
奶类 万吨 8.0 -36.7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运行保持平稳。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7%。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89.8亿元,同比增长6.4%。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产值同比下降0.7%,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7.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同比下降0.2%。24个在统大类行业中9个行业产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37.5%。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4%,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3.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实现利润12.9亿元,比上年增长7.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2024年 |
比上年增长(%) |
棉纱 |
吨 |
24100 |
2.8 |
白酒 |
千升 |
16443 |
7.3 |
塑料制品 |
吨 |
13389 |
-52.0 |
服装 |
万件 |
153 |
7.9 |
化学药品 |
吨 |
756 |
24.8 |
印染布 |
万米 |
7331 |
14.8 |
鲜、冷藏肉 |
吨 |
50692 |
9.1 |
布 |
万米 |
1948 |
24.9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502028 |
-14.7 |
饲料 |
吨 |
59330 |
-9.0 |
机制纸及纸板 |
吨 |
11787 |
-17.8 |
化学试剂 |
吨 |
1293 |
-49.4 |
建筑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1家,其中,一级资质建筑企业4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9.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总产值6.1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5.6%;非国有企业实现总产值103.1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94.4%。
五、服务业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2.9亿元,同比增长5.2%,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4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8%。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9.7%。7个门类行业中有3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速超过1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4.1%、20.1%、110.3%。现代服务业发展平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
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66.8公里,其中,国道46.5公里,省道116.9公里,县、乡、村级公路1614.3公里,专用公路89.1公里。据交通部门统计,全年公路客运量465万人,同比增长0.6%;客运周转量6556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0.6%。公路货运量3432万吨,同比增长24.0%;货运周转量47721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6.0%。
年末,全县邮路总长度(单程)131公里,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841万元,同比增长11.5%;全县电信业务总量2.09亿元,同比增长11.7%。全县移动电话用户32.44万户,增长0.8%;其中3G以上用户29.12万户,增长45.2%。全县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11.98万户,增长0.7%。固定电话用户数2.6万户,增长4.4%。
全县拥有国家A级旅游区(点)9处。其中,AAAA级旅游区(点)2处,AAA级旅游区(点)6处,AA级旅游区(点)1处。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18.8万人次,同比增长2.9%;国内旅游收入38.55亿元,同比增长3.6%。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5.9%,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3%,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9.9%。重点领域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4%,建筑安装投资增长10.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5.3%。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0亿元,比上年下降0.8%,其中,住宅投资9.2亿元,下降2.6%。房屋施工面积103.9万平方米,下降25.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5.2万平方米,下降25.5%。商品房销售面积11.5万平方米,下降1.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3万平方米,下降9.4%。商品房销售额6.3亿元,下降8.6%。其中,住宅销售额5.0亿元,下降15.0%。
七、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亿元,同比增长3.8%。分季度看,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0.1%、2.2%、3.2%。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8.8%;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6.4%;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1.0%;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0.6%。
按人民币计,2024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值3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出口总值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进口总值6.8亿元,比上年下降23.3%。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7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7.5%。
八、财税、金融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1%。其中入库税收收入11.2亿元,同比下降1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为54.7%。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0亿元,同比下降15.2%。
全年完成税收收入(国内税收收入)22.4亿元,比上年下降15.4%。其中,第一产业税收232万元,下降33.5%;第二产业税收13.5亿元,下降3.6%;第三产业税收8.9亿元,下降28.6%。
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19.5亿元,较年初增加32.0亿元,同比增长11.1%。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5.4亿元,较年初增加23.6亿元,同比增长9.4%。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比86.2%。
九、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全县拥有幼儿园37所,在园人数5274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25所,招生2893人,毕业2495人;普通初中8所,招生2472人,毕业2800人;普通高中3所,招生2288人,毕业2440人。全县一本上线人数513人。高考连续7年重点本科上线超500人,连续两年有学子被清华大学录取。
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9个,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46.3万册。综合文化站取得新突破,获评特级站2个、一级站5个、二级站2个;新建“高青好品”体验馆,提升改造“老城故事”乡村书房等3处文化驿站,完成10处“5+N”升级版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县图书馆升格为国家一级馆。现有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座。年末广播人口、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41个,其中,医院1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9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各类卫生机构实有病床位1612张,卫生技术人员合计2239人,其中医生962人,注册护士807人。
全县拥有竞技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240人。我县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奖牌6枚,其中单项金牌2枚;参加全省比赛获得奖牌3枚,其中单项金牌1枚。举办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赛事活动360余场次,高水平举办全省第五届青少年门球锦标赛、山东沿黄市县马拉松邀请赛等品牌赛事。
十、民生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0.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85万人,占比45.37%。全县户籍人口总户数11.8万户,总人口36.01万人,其中,男性18.09万人,女性17.92万人。总人口中,城镇人口9.21万人,占比25.6%;乡村人口26.81万人,占比74.4%。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11元,同比增长4.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75元,同比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14元,同比增长5.3%。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05元,同比增长4.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688元,同比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824元,同比增长5.9%。
全年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0.74亿元,年内新建城市道路1.2公里,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分别新增3.8公里和4.6公里。居民使用天然气总户数达8.29万户;集中供热面积501.53万平方米。“三改三建”工程完成投资额1.2亿元。完成22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全年分配政府投资建设公租房16套。新增城镇住房租赁补贴4户,全县累计享受城镇住房租赁补贴户数70户,累计发放补贴19.85万元。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8万人、0.8万人、3.5万人、5.8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4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5万人。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989元,农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877元。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土地面积83074.67公顷。其中,农用地66507.34公顷,建设用地14326.74公顷,未利用地2240.59公顷。农用地中,耕地面积49793.47公顷。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577.29公顷,交通运输及水利设施用地3749.45公顷。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11亿立方米。全社会用水量1.88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0.1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13亿立方米,农业用水1.53亿立方米,生态用水0.09亿立方米。
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234天,比上年增加10天,良好率达63.9%。大气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四项主要污染物分别比上年改善26.7%、5.9%、7.9%、4.3%。
全年平均气温14.9℃,比上年高0.1℃。平均降水量690.7毫米,减少274.4毫米。现有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3个区域气象观测站。全年发布各类预警信号71次,重要天气预报26份。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影响面积52平方公里。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起,死亡7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8%
注: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电信业相关数据来源于高青县信息通信发展办事处
4.土地面积数据为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