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高青县长江路小学2021年课程设置方案
索引号: 11370322004432986Y/2021-5202982 文号:
发文日期: 2021-09-01 发布机构: 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高青县长江路小学2021年课程设置方案

发布日期:2021-09-01
  • 字号:
  • |
  • 打印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从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出发,贯彻“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制定《高青县长江路小学课程规划方案》,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一、学校背景分析与学生需求评估

(一)学校背景:高青县长江路小学坐落于南部新区,西依芦姑路,南临小清河路,北靠长江路,经芦湖路或国井大道转瞬即至,交通便利。学校聘请省市专业设计院为学校绿化及人文景观进行高端设计,环境宜人。201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现有一至四年级25个班,学生1039人。三年来,学校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化·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开发“润泽”教育课程,学生综合素养得到了大力提升,先后有20余名教师获得市县级各类表彰奖励,学校获得“山东省科技教育实验基地”“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淄博市特色心理实验学校”“淄博市全科阅读实验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的办学成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二)学生需求评估

本校学生多为高青县南部十六村学生,少部分为进城务工常驻安家居民子女,此外还有部分学生为外来务工临时居住子女。总体来说,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较为欠缺,缺乏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发展意识,学生适应环境能力较低,自我约束力欠缺,抽象逻辑思维和一直行为能力比较薄弱,心理素质差。在人际交往发展方面,学生缺乏积极主动交往的自信心,唯我独尊,遇到困难不能有效解决;在学习方面,对于学习环境的适应性较差,由于父母疏于管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策略失调,对于学习压力的排解能力弱。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差,在课程实施方面面临很大困难。迫切需要学校实行“活动化-探究式”课程,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蕴于学生活动中,与生活、行为习惯养成等相结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进一步纠正问题。

 二、课程理念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课程建设。以学校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师生,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成长为课程建设之宗旨。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充分整合并落实了各级课程在学校的实施,规范落实国家课程,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努力建设满足学生基础教育需要和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促使学校课程科学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整体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程目标

(一)学校总目标  

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德智体能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作好准备。

(二)学生培养目标  

“教育就是服务”为办学理念,以“做更好的自己”为育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技能、意志品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锻炼强健的体魄, 形成健康的心理,做“四好少年”。

学会学习——在获得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合作—-学会友好与人相处,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学会创造——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培养他们善于观察,乐于质疑,富于想象,勤于思考的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三)教师成长目标  

加强课程团队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将学校课程建设目标、学校教育理念在教学行为中自觉体现,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以培养“四会学生”为目标,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的合格教师成长为科研型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的区域影响力,未来五年,争取培养一批在县、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和名师。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

(一)课程结构

按课程性质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类。

1.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市区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规定的课程,体现地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教学统一的基本要求,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主要课程有: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

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在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社会、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由学校因校制宜进行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主要课程有:德育课程、劳动课程、入学课程、书法课程、润阅读课程、主题社团课程、科技拓展课程、VIP选课走班课程等。

(二)学校课程设置结构图

 

 

 

 

 

 

 

 

 

 

学校润泽教育”课程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语文         安全教育           德育课程

数学         环境教育            劳动课程         英         传统文化              书法课程

音体美                综合实践活动               润阅读课程

……           ……            社团课程、VIP选课走班课程

                                                ……  

(三)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高青县长江路小学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一览表

      年级

课程

周课时

说明

 

一年级入学初,设置1-2时间的课堂常规训练。

道德与法治

3

3

3

3

2

语文

8

8

7

7

6

数学

4

4

4

4

5

英语

 

 

2

2

3

科学

1

1

2

2

2

 音乐

2

2

2

2

2

 美术

2

2

2

2

2

综合实践 活动

1

1

1

1

1

传统文化

1

1

1

1

1

安全、环境

教育

1

1

1

1

1

VIP课程

1

1

 

 

 

书法

1

1

1

1

1

信息技术

 

 

1

1

1

 

体育与健康

4

4

3

3

3

阅读

1

1

 

 

 

 

周课时数

30

30

30

30

30

地方及校本、主题

主题课程

社团活动

2

2

2

2

2

每周一至周五下午课外活动进行,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科技拓展课程

1

1

1

1

1

特色拓展课程

润阅读课程

1

1

1

1

1

每周三、四、五下午课外活动

劳动课程

1

1

1

1

1

学生体验劳动教育。

心理健康

1

1

1

1

1

利用周一班队会时间每两周一节,心理辅导教师实施。

少先队活动

1

1

1

1

1

利用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每两周一节,由大队辅导员负责实施。

 

校园文化

每年四月、五月、六月、

十一月

每学年举行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

 

 

晨会

每天10分钟,早上7:50—8:00进行

 

 

 

大课间

每天一小时

每天安排两次课间操,上午和下午各半个小时

 

五、课程实施与管理

将课程方案扎实地、有效地落实于课程实践,是实现学校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基于对课程建设目标和学校校情的考虑,主要从以下三点来探索有效推进课程实施的策略与管理。  

(一)国家课程目标有效落实

学校课程建设践行国家课程改革理念,严格执行《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的规定。开足开齐三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改革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1.渗透创造教育理念,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继续开展创造教育课堂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改进教和学的方式,优化学科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统整教材,拓宽课程资源。   

教材是服务教学的工具和材料,教师要善于分析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势,有效统整不同教材,拓宽课程资源,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校以语文、数学、英语3个学科为突破口,开展统整、拓展教材的绿色课程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创新,不断研究,在教学中凸显教师的个性实施。

3.加强校本作业研究,落实减负增效。  

开展“作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设计高效、分层作业练习、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意识与实践能力。开发“校本作业资源库”,形成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特色发展的校本作业系统。  

4.整合教育资源,促进综合发展。  

树立“综合发展教育观”,让教师学会跳出学科来教学,促进学生在每个学习活动中都受到综合教育的可能。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整合课外教育资源、能够变单科教学内容为综合教学内容、能够将知识内容与生活内容融合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  

1.丰富校本德育课程,探索德育新途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意识到作为学校头等重要的德育工作,也应更新理念,配合新课程的实施,开创学校德育的新途径。  

1)探索养成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结合德育现状,组织教师参加德育校本教材的编写,探索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主题活动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突破口,每个年级确定一个主题,开发具有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并促进少年儿童在少先队组织中健康成长。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活动渠道。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为拓展学生的活动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学校开发多种符合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3.探索特色拓展课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科技课是学校特色拓展课程,利用课外活动,组建兴趣社团,每周安排2节课,使每一个都能受到科学教育,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培养一批科技专职教师,探索科技教育的途径与策略。开发校本教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围绕环境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知识产权教育、气象知识、能源知识、小创造小发明、七巧板、创新大赛活动项目等,进行分年龄整合知识板块,编写绿色科技教育系列教材。  

4.拓宽探究型活动渠道,探索新型教学方式。  

进一步将探究型课程与学校科技教育有效整合。通过节能减排系列、小发明系列、环保主题教育系列等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究意识、社会小主人责任意识,体验与人合作、共同研究的愉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自主拓展课程扎实开展,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为构建学校“润泽”校本课程体系,我校开设VIP特色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以便孩子发挥自己特色,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通过科目化、制度化建设,有序组织、定点定人,广泛开展各类选修科目(兴趣小组),使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实现德智体美劳各育全面发展。兴趣社团活动安排在每周三、四、五下午课外活动,由校教务处统一安排。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别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等兴趣社团。低年级兴趣社团活动内容重在培养兴趣,符合儿童身心与趣味发展的要求,开设如:故事会、古诗会、儿童画、朗诵、七巧板、儿童画、体育踢跳等内容。中高年级兴趣小组活动内容重在培养能力,更加能够凸显学校的特色教学,重视开展文体活动、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发展学生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开设如:经典诵读、故事会、写作、趣味数学、书法组、舞蹈、鼓号、手工艺、信息技术、花样跳绳、篮球、毽子等内容。

六、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现学生学习价值的指向标。完善课程设置、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是课程评价的目的。从师生的发展出发,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是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制定长江路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对开设的校本课程的目标达成度、教材的编写质量、办学理念的体现、学生对课程实施的满意度等方面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通过评价,有效推进学校的课程建设,推进一批优质课程的发展。  

制定长江路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备课)(上课)(作业)评价量表》,聚焦有效教学,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创造教育理念的渗透、有效校本作业的设计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根据学校特色、学生基础、培养目标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七、课程保障

(一)学校管理  

从学校师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以师生共同成长为前提,构建科学精细管理机制,推行人文管理体系,创建和谐平安、积极进取校园氛围。  

1.积极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生活上关心老师,在工作上帮助老师,用情感去感化老师,使教师团队充满人文智慧和人文关怀;积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广纳良言,强调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模式,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  

2.加强各级管理队伍的建设。学校行政班子要不断学习,乐于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管理素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要准确定位各自在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配合,工作创新。明确各层级岗位责任、过程责任,加强监督,将学校课程建设目标有效落实于教育教学活动。  

3.完善课程建设管理制度、评价机制。构建学校科学管理机制,完善学校的课程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课程的实施管理。以师生的发展为本,构建科学的课程建设评价机制,完善中心路小学《教学常规建设实施方案》、《教师能绩量化实施方案》、《教育科研奖励条例》等,科学评价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构建中心路小学学生激励评价方案,科学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促进学生不断为更大的成功而努力。  

4.加大课程校本化实施力度,发挥教师主体优势,建设好学校的合格课程,打造学校优质课程。加大投入,支持一批优秀课程的持续发展,如: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科技等,扩大区域影响与示范作用。  

5.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特色文化的建设。重视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相结合,营造创造教育氛围,使每位教师对创造教育的价值予以认同,发挥创造教育文化对学校课程建设的导向、激励作用。

(二)教师队伍建设  

以师德建设和校本研训为重点,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与课程执行能力,促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1.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功能,带领全校教师共同发展。培养和选拔一批一专多能、富于开拓与创造力的骨干教师,再以他们作领头羊,去影响、带动教师群体,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从而去主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构建发展均衡的教师队伍。      

通过学习、培训、教研等多渠道的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课堂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使教师的整体发展水平趋于均衡化,更优化。针对学校现在师资队伍特点,关注不同梯队教师的发展,开展分层的师资建设发展计划与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老教师、中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才能。

(三)校本研训  

1.立足校本教研,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研组的课程领导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探索网络教研模式,提高教师参与率,提高教研质量。

2.立足校本培训,建立学校校本培训制度,使学校的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开展“国家课程标准解读”、“创造教育理念”等培训,发展教师的学习观、课程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立足校本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课程建设水平。进一步在学校特色教育领域做课题研究,建立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领的学校科研模式,丰富学校创造教育理论体系。通过课题研究,开发学校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特色校本教材,积累教师教学科研成果,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良性发展。

(四)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运用率。

更新完善信息技术教学辅助设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图书快餐厅、录播室、校园网等使用率,将育人功能发挥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