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高青县中心路小学2024—2027年教学工作专项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322004432986Y/2025-5523207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5-27 发布机构: 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高青县中心路小学2024—2027年教学工作专项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5-05-27
  • 字号:
  • |
  • 打印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使命,紧紧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全方位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大力推进劳动教育与课后服务工作。通过构建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多渠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持续创新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全力打造让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二、具体任务

(一)常规教学管理

1.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测验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严格规范,强化教学过程监控,确保教学活动有条不紊、高效开展。

2.深化作业备课管理机制,通过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分享优秀备课案例,优秀作业展评等举措,提升备课、作业质量,促进教师、班级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实现校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3.积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推动教学从单纯的 “知识传授” 向 “能力塑造” 转变。

4.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从学习态度、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效,以评价促进教学持续发展。

(二)劳动教育

1.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各年级劳动教育目标与内容,组织编写贴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并将劳动教育正式纳入课程计划,每周固定安排 1 课时劳动教育课。

2.在校内精心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合理划分班级责任区域,组织学生参与种植、养护、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同时,开展家务劳动打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外社区服务、环保宣传等服务性劳动,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3.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培训,邀请劳动教育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建立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从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劳动实践。

(三)课后服务

1.认真贯彻落实课后服务相关文件精神,规范课后服务教师管理,明确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职责,包括教学任务、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确保课后服务工作顺利推进。

2.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开设学业辅导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开展兴趣培养活动,如绘画、音乐、书法等;组织特长发展项目,如体育竞技训练、科技创新活动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强化课后服务过程管理,做好学生考勤记录,维护课堂纪律,加强安全保障工作,如定期检查活动场地和器材安全等,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三、工作举措

(一)常规教学管理

1.严格抓实管理常规,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由学校一把手亲自负责教学常规工作的统筹与监督。建立教学管理与教师教学常规问题档案,详细记录问题及整改情况,加强过程管理,实施精细化、量化管理措施,如对教师的教案编写、作业批改量等进行量化考核。

2.完善目标考核制度,构建以质量为导向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优化《教师能绩考核方案》,将教学质量、学生成绩提升幅度、教学创新等纳入考核指标,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估。

3.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坚持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每周至少安排一次领导随机听课;坚持教师互相听评课制度,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 15 节。强化集体教研与集体备课制度,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每次活动都要有详细记录和总结。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课后及时与教师交流反馈,助力课堂教学优化。

4.建立科学高效的课堂评价机制,从学生参与度、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对学生、学习小组、教师、班级、教研组进行全面评价,推动和谐高效课堂常态化,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如每学期评选 “高效课堂之星” 并给予奖励。

(二)劳动教育

1.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制定劳动教育课程方案与校本教材编写计划。建设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购置劳动工具与设备,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培训,开展劳动教育公开课,邀请其他学校优秀劳动教育教师进行观摩指导。

2.依据校本教材开展劳动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劳动实践形式,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劳动实践,与社区、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机会。举办劳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评选优秀劳动作品与 “劳动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进行展示与表彰。

3.总结劳动教育经验,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分享会,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合作,通过校际研讨会、经验分享会等形式推广劳动教育成果,持续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与活动。

(三)课后服务

1.组织课后服务教师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通过集中培训、线上学习等方式,明确教师职责,签订课后服务教师协议书,规范教师行为,如明确规定教师不得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有偿家教等。

2.教务处合理安排教师授课任务,根据教师专业特长与学生需求进行课程分配。教师提前备课,做好各项辅导准备工作,认真上好每一节服务课,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如要求教师编写详细的课后服务教案。

3.加强课后服务考勤管理,每次课前认真点名,及时掌握学生出勤情况,通过信息化手段(如班级管理 APP)与班主任和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做好学生参与情况统计工作,每月对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