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高青县长江路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索引号: 11370322004432986Y/2023-5266588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7-22 发布机构: 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高青县长江路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发布日期:2023-07-22
  • 字号:
  • |
  • 打印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教学工作是各校的中心工作。应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导,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

第三条 学校应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强化校长对教学工作的宏观调控和决策。充分发挥教务处对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作用,及时发现、总结、推广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

第四条 树立领导重视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观念,坚持教学优先的原则,围绕教学做好全方位服务和保障工作。鼓励和支持围绕教学工作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章 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第五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宏观目标,即学校确立的经努力能够达到的办学目标,据此制定出教育教学的目标。第二,微观目标,即各学科教师根据宏观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段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是教师具体的实施目标。

第六条 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计划。新学期开始第一周,各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课程标准,结合自己上学期的教学情况,针对学生学情以及本学期的教材内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个人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一般包括下列五项内容:①对学生、教材等情况的分析;②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③以单元或章节为单位制定的教学进度表;④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⑤教学业务学习及有关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等(教学工作配档表)。

第七条教学工作计划由教务主任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传达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校实际,在开学初制定。应依据学校工作总体目标,针对各学科特点,统筹协调,对各科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对各项主要的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作为各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主要依据。

第八条 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制定。教研组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学段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着重体现为实现学校各项目标所采取的措施。计划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传达后一周内交教务处。

第九条 各科教学工作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

第三章 备 课

第十条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到超前一周备课,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全册备课(即学期教学计划)。学期初要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览教材,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握知识、思想教育、能力的系统性和训练序列,明确目标,了解各单元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进行全册备课。其内容一般包括:

1.学段目标:

2.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3.教材分析:教材编排体系、意图及教学重点、难点等;

4.学生的现状分析(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包括学业成绩、学生构成、家庭背景等;

5.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6.教学进度表:单元、课时的授课时限;实践活动安排等。

   (二)单元备课

为提高备课质量,教研组要集体备好单元课。其内容包括:

1.分析理解教材,明确本单元教材编排意图(重点训练项目及重点、难点和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2.制定教学目标;

3.研究如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课时备课

教学目标要具体,既要有基本功训练的要求,也要有德育渗透;既要体现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也要有一般训练项目的要求;课前准备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虑。教师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教具准备,特别是电化教学仪器的准备。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做好预习和查找有关资料等。课时安排要科学合理。

1.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准备

(四)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要清晰,要符合学科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目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实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电教手段的使用要注重实效。

(五)课时作业设计

要精心、分层设计练习作业,内容要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形式灵活多样,趣味性强。要让学生通过练习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创新、科学、美观、实用。板书要能反映出教学的重点和思路,要体现出各年级特点。

(七)总复习内容备课

要对总复习阶段的教学内容、复习进度、重点难点有通盘的考虑,合理安排、认真撰写复习备课。建议语文分专题或单元进行复习备课;数学分项进行复习备课。

(八)课堂教学反思

上课心得体会、课堂教学的得失,最好是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总结提高,并可作为今后进行教研的素材,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工作三年内(含三年)的语文一课一反思、数学一个练习一反思,每单元写单元反思;工作三年以上的进行单元教学反思。

以上8条中17条是备课中必须具备的。教龄15年以上教授同一学科、同一年级、同一版本的教师,可免写备课,在教材上备课即可,但备课成绩按同学科最低分计入,如果学期内能自主开发学科课程并实施,同时提交相关材料,备课按满分计入。教龄较长的教师(教龄10年以上)第二轮教学该年级的教师,可以在原来的备课本上进行二次备课。5年以上,第二轮教该年级的教师,可以写简案。但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和设计环节要写详细、具体。5年以内教师(含第5年)必须写具体详细的教案。

第十一条 每学期一开学,每位教师应备出2周的课,平时应保持超前一周备课。

第十二条 备课质量评价标准

备课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合格备课指项目齐全,实用性强,有创造性,有自己的特色。无论什么课都应有备课。能按要求超前备课,备课态度认真。备课合格即可在备课量化中得满分。

不合格备课指态度不认真,缺项在两项以上,课时教学过程写得过分简单,备课进度落后于上课进度,不认真钻研教材,抄《教案》应付检查。不合格备课要酌情扣分。

第四章 上课

第十三条 各科教师必须严格贯彻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不得随意增删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授课,不得随意提高或放慢教学进度;必须按照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按时上课、按时下课,不准随意调课。确因工作需要调课,须填写《调课表》报请教务处分管主任批准。上课教师应提前12分钟到教室门前等候,或进教室督促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上课铃响后按时上课,杜绝迟到和拖堂现象。上课时不坐讲,不随便离开课堂,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

第十四条 教学思想端正。各科教学都要重视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坚持教书育人;努力为学生创设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四统一”:教书与育人统一、教学知识与渗透思想教育统一、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统一、教法与学法统一。

    第十五条 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紧紧围绕既定的目标进行组织。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思路清晰,突出重点,抓准疑点,突破难点;课堂结构合理,条理分明,疏密适度,衔接自然,循序渐进。教学目标“当堂清”。

    第十六条 坚定不移地落实学校各学科“活动化˙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上有趣、有味(学科味)、有效的课。坚持运用七种基本的教学方法: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问一问、议一议、讲一讲、做一做,从而使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坚持六个“尽量”:让学生尽量思考;尽量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尽量表述;尽量独立观察;尽量动手实验操作;尽量淡化趋同性,强化求异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课堂教学要注意“精讲巧练”。学生的技能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练出来的。巧练就是教师要精心设计强化训练的系统题目,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既能牢固掌握知识,又能灵活运用知识。要按照高起点、宽适度、小坡度、大容量、促提高的原则设计系列题组,确保学生都能达标。要特别注意当堂反馈、矫正,这是转变学困生的关键。

第十七条 充分发挥五个作用。即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学生的互补作用、师生间的相长作用。

第十八条 实施兼类课型。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对学困生做到“优先”: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发言。

第十九条 教态亲切和蔼,强化“师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将微笑、激励、竞争带进课堂,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侮辱学生,不勒令学生终止学习。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第二十条 教风严谨,仪表端庄,体态适度,语言精要,板书规范。教师要自觉地使用规范的汉字进行教学,做到姿势规范(一尺一寸一拳)、书写规范(笔顺、笔画、结构规范)、用字规范(按照国家重新颁布的《简化字表》及《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用字)。对学生书写要严格要求,规范训练。培养学生上课精力集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质疑问难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

第二十一条 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常规

(一)课前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准备好场地、器材和教具;

(二)教师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仪表要端庄,精神要饱满;

(三)课的开始,要由体育委员检查汇报人数,教师要安排好因病不能坚持体育活动的见习生;

(四)上课礼仪要有始有终,开始时师生要问“好”,下课时师生要说“再见”;

(五)每节课都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

(六)要尽量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不得穿(戴)大衣、裙子、皮鞋、高跟鞋或帽子、头巾、手套和其他有碍运动的衣物上课;

(七)分组活动要在教师的组织下由小组长整队带领进行,不得一哄而散。整堂课始终要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不能出现“放羊”现象;

(八)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材,服从教师和小组长的指挥;

(九)每节课结束前,要集合全班学生进行小结和评议,并布置值日生送还器材;

(十)要写好“课后小结”,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

第五章 作业设置和批改

第二十二条 布置和检查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掌握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并认真批改,做到有趣、适量、适度、及时、严格、讲评、记录。

(一)有趣:根据教学要求,不仅有说、读、写、算的作业,而且有画、唱、操作、实验、实践等方面的作业。

(二)适量:按国家教委对每天作业量所用时间的规定严格执行。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机械重复性作业。

(三)适度:作业难易程度以多数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进行分类,因人而异,有必做题,有选做题。

(四)教师批改要及时、得法、态度认真,具有示范性。注意格式规范,日期准确,写在右下方。作文修改符号要统一,评语得体,富于激励和指导作用。书写工整,标点规范,眉批指示要具体。一篇作文从起草到批改完之后的讲评,时间不能超过10天。中高年级可以培养学生互批互改作文。老师对学生纠正的作业教师要复批。不准让家长出卷子或抄卷子。

(五)讲评:作业批改后,要有记录,包括对习题的独特见解、特殊解法及出错的典型题目、出错原因的分析和纠正错误的方法等,都要认真讲评。语文教师要备好作文讲评课。《课程标准》指出:“讲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要抓住学生作文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也可以选择学生的好作文,让学生观摩、讨论。作文讲评要使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努力的方向。”

(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作业批改记录方式,便于及时反馈。

第二十三条 作业设置

(一)语文

年级  拼音本    生字本      大作文     听写本

                      (写话)    

二                       (写话)    

三              √                  

四                                

              √                  

三至五年级配套练习册。

注:课外作业中涉及到的内容,课堂作业中不再重复。

(二)数学

一、二年级:书本、课堂作业本。

三至五年级:课堂作业本、家庭作业本、配套练习册。

(三)英语

配套练习册。

(四)美术

一至五年级课堂作业本。

第六章 因人辅导

第二十四条 因人辅导和过去所说的课外辅导不同:因人辅导强调课内辅导、课后辅导相结合,要因人而异,旨在使学困生跟上队,优等生能提高。在辅导过程中,强调偏爱学困生。辅导要有计划。

第二十五条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

(一)认识到位

帮助学困生克服知识、技能上的学习障碍及心理上的学习障碍(如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教师要坚持积极、认真的态度。

(二)措施到位

1.要坚持课堂辅导为主。各教学环节都要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把学生的学习困难解决在课堂上;

2.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厚爱。尊重、热爱、信任他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励他们上进,对微小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心理上的障碍;

3.组织学生互帮互学;

4.取得家长的配合,给家长以正确教育方法和辅导方法的指导;

5.在必要时给予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一要坚持个别或小组辅导的原则;二是时间不宜过长,不能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或影响学生参加规定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 对优等生的辅导

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学校实际,成立学有特长的学生组成的学科学习小组,定期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评比和征文活动。

第七章 复习、考查、检测

第二十七条 期末复习的目的在于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复习,帮助学生克服所学知识、技能的缺陷,使所学知识、技能得到科学的、系统的加深和巩固,从而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第二十八条 语文、数学的期末复习与检测

(一)语文和数学教师,期末要按时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备课会,认真听取复习和考试意见。

(二)教研组长要组织全组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关于年级教学的具体要求,系统地客观地分析学期教学达标情况,把握期末复习的重点难点,根据《课程计划》规定的复习时间,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期末复习计划。

(三)分类复习和分项检测。语文数学两科的期末复习可以分类进行,复习一项检测一项。命题由教研组负责。教研组长要组织好分工。分项复习之后,要进行综合复习和综合检测。

(四)等级评价标准

         优 秀        良 好       及 格     不及格

     12年级≥90%   80%-90%     60%-80%   低于60%

     345年级≥85%      75%-85%     60%-75%   低于60%

备注:

1.五四制学校,12年级一个标准,三至五年级一个标准。

2.三至五年级的作文批阅,一类文严格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以内。

(五)检测改革

教师要在“注重知识,突出能力,加强平时,优化期末”原则指导下大胆地进行期末检测改革。

第二十九条 其他学科的考查。根据《小学管理规程》中关于“学期末的检测科目为语文、数学和英语,其他学科通过平时考查评定成绩”的规定以及《课程计划》中关于“检测、抽测可以采用闭卷、开卷的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试、操作等方式”的规定,对检测学科的成绩评定作如下规定:

(一)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英语考试内容包括书面测试和能力测试,其中书面测试占90%,能力测试占10%。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成绩名次按普通班、数字化项目教学班分别进行量化评比。

(二)音乐、体育、美术:考试内容为能力测试和民主测评,能力测试成绩占70%,民主测评成绩占100分,由教师评议(60%)和考核小组评议(40%)累计得出评议分,按实际得分计入总成绩。最终成绩名次按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或同一年级平行班间的任课教师进行评比。

(三)综合学科:一、二年级科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及三、四、五年级信息技术(语文、数学老师兼课除外)等综合学科的考查内容为试题口答或简单书面素养考查,三至五年级的科学为书面测试(50%)和实验测试(50%),按班级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三项达标计分。

(四)成绩评定一律采用等级制。

第八章 教研活动

第三十条 教研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每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教研、科研对教学工作的先导作用,并积极参加教研、科研活动。

第三十一条 教研组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层单位,教研组长要按时组织全组教师开展活动,并作好活动记录。教研组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一)集体备课:通研教材、说课、研究公开课等;

(二)理论学习:学课程标准、学教育教学理论等;

(三)听课评课:

1.校长和负责教学的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听课后能与任课教师评课、交流。

2.不满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30节。

3.业务干部、教研组长、各级骨干教师听课节数必须达到30节。

(四)讨论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等;

(五)专题研究:教研组要根据实际确定出本组的教研专题,定期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每学期组内要举行两次教研课活动,并总结教研成果。

第三十二条 大组教研:教务处分管主任负责组织全校性的语文、数学及其他组大组教研活动。

第三十三条 每周确定一次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列入周程中,教研组教研和大组教研交替进行。

第三十四条 教务处在抓好常规教研的同时,协同教科研室抓好学校承担的各项专题研究。每学期初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出本学期的研究计划,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活动,按时完成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阶段性任务。对积极承担学校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五条 教师在平时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能力。教师每学期教学反思一月一篇,要求内容(必须与教学教研相关)具体、重点突出、格式正确、上传及时,字数不少于500字。严格杜绝抄袭、复制、粘贴、下载等现象。根据每个月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内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和思考,本学期5篇,在每月的25号前上传至各科教研组长。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优课、说课、论文、教案等项目的比赛,对获奖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章 教学工作量化评比细则

第三十六条 为了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较为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价,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特将教师教学工作进行量化。学校对教学工作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根据教学量化成绩,每学年评选一次“教学标兵”“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七条 教学工作出勤量化要求:年内请假超过8周的,不再参加各类评比。

第三十八条 教学能力和成绩量化评比标准:

教师的考核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师的基本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二是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成绩。具体内容为:

(一)教师基本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常规工作(300分)

1.计划总结(20分)

要求:(1)计划(10分):学期初能根据学校要求及时写出并按时上交学科教学及相关计划,计划全面周密,措施得当,实用性强,上传及时、格式正确;

2)总结(10分):学期末,对照工作计划实事求是地全面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中既要有成功经验,也要有反思教训,做到上传及时、格式正确,避免空洞或从网上下载。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根据实有检查成绩按比例折合计入。

2.理论学习(10分)

要求: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认真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做好教育理论笔记并有心得体会,每学期不少于5000字。教务处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根据实有检查成绩按比例折合计入。

3.备课(40分)

1)个人备课(20分)参照第十二条执行评价

2)集体备课(20分)教师能够根据学校要求积极参与、进行集体备课,按备课组要求制作课件、设计周周练、使用县资源管理平台、上传相关资源、进行集体研讨等,在集体备课中努力做到精心准备、团结协作,并及时上交过程性材料。学期末,根据教务处过程性检查成绩折合计入个人量化。

4.上课(50分)

要求:(1)课堂(30分):按时上、下课,科学、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师生互动和谐、积极。能积极挖掘多种教育资源、课程资源,根据课堂实际适时适当调整教学思路,努力把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主渠道。根据每学期上课实有得分按等次折合成绩计入量化。(2)课堂常规(20分):无旷课、迟到、早退、拖堂、放羊式现象,课上无吸烟、使用手机、体罚、变相体罚等违背课堂常规现象,一经发现有以上违规现象则在该项目中给予扣分,其中无故旷课1次扣10分,迟到、早退、拖堂、课上吸烟、放羊式上课以及使用手机等违规现象1次扣5分,直到扣完该项目得分为止。根据学校一日常规巡查情况检查成绩实际计入量化。

5.听评课(20分)

要求:(1)听课(10分):能根据学校要求进行听课,虚心学习,与同事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每学期每人至少听课20节,无迟到、抄袭听课记录等违规现象。每少听一节或出现违规现象每次扣1分,扣完为止。(2)评课(10分):评课针对性强,每次评课有自己独特见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根据教师评课实际成绩计入量化。

6.作业布置与批改;(10分)

要求:能根据学校要求、学科实际和本班学生情况,分层布置适量基础性作业和提高性作业,家庭作业形式多样可以读、听、画等实践性作业,并能及时做出认真的批阅和恰当的评价。除语文、数学、美术学科外,其他所有学科均不设书面作业。其中,美术学科作业量按常规要求当堂完成,每周至少一次作业。作业次数每少做或漏批一次,每次扣0.5分,扣完为止。无作业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获奖”“论文撰写、发表或获奖”、“辅导学生发表习作或获奖”三个项目中任选一项,其总分值分别按10分计算。

7.课题研究;(20分)

要求:(1)学校课题(10分):各科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实际,确立富有实效的课题,并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收集、积累研究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实施、结题和推广工作。其中课题计划2分,过程性研究材料6分,总结2分。(2)参与上级课题研究(10分):具体计分办法为:课题研究被县、市、省、国家级立项,分别计5678分,结题分别计78910分,其中,课题负责人分别计立项或结题相应等级的满分,课题参与人计分为“满分/2”。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层次课题研究工作,如有主持课题参与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评选并结题,该项得满分。

8.校本性业务竞赛(68分)

要求:由学校安排组织的各项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论文比赛等所有校本业务竞赛活动总成绩按68分给予折算记分。

9.课堂教学获奖(30分)

凡经学校组织或上报推荐的教师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课件、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业务性参赛,均按以下标准记分,最高记30分。

优质课、公开课:县级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市级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省级一等奖7分,二等奖6分,三等奖5分;国家级一等奖9分,二等奖8分,三等奖7分。省、市、县组织观摩活动,特邀执教观摩课按相应级别的二等奖记分;由学校安排参加校际间交流活动执教公开课、在县教学视导中承担上课任务,每次分别计1分,如果在县教学视导中承担试讲任务但没抽着上课每次计0.5分,如果在在县教学视导中承担上课任务且上课成绩特别优秀者每次计2分。

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县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得4分,县级学科带头人5分;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6分,市级学科带头人7分;省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8分,省级学科带头人9分;县名师6分,市名师、特级教师8分,省名师、特级教师10分。

其他业务竞赛获奖:县级一等奖得2分,二等奖得1分;市级一等奖得4分,二等奖得3分,三等奖得2分;省级一等奖得6分,二等奖得5分,三等奖得4分,优秀奖3分;国家级一等奖得8分,二等奖得7分,三等奖得6分,优秀奖得5分。

10.论文撰写、发表或获奖(20分)

论文发表:

凡发表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正规报刊的教育教学类教研文章,或参加上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获奖论文均按以下标准记分,最高记20分。

国家级:1000字以上9分,1000字以下8分;省级:1000字以上7分,1000字以下6分;市级:1000字以上5分,1000字以下4分;县级:1000字以上3分,1000字以下2分。以上所有级别的教研文章在300字以下的,按相同级别相应分值的1/2记分。如在《山东教育》《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重省、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教育教学类文章,该学期该项记满分。

论文获奖:

校级一等奖得2分;县级一等奖得2分,二等奖得1分;市级一等奖得4分,二等奖得3分,三等奖得2分;省级一等奖得6分,二等奖得5分,三等奖得4分,优秀奖3分;国家级一等奖得8分,二等奖得7分,三等奖得6分,优秀奖得5分。

11.辅导学生发表习作或获奖(10分)

凡辅导学生在国家正规报刊发表习作,或在经学校同意参加上级教育教研主管等部门组织的有关比赛中辅导学生获奖的,均按以下标准记分,最高记10分。

1)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有正式通知的竞赛:每人每次县级一等奖3分,二等奖1分;市级一等奖4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2分;省级一等奖6分,二等奖5分,三等奖4分,优秀奖3分;国家级一等奖8分,二等奖7分,三等奖6分,优秀奖5分。其中,在参加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语文、数学竞赛中,若一等奖获得者总人数超过同类学校,则辅导教师均按10分记入量化成绩。

2)参加与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的竞赛:每人每次县级一等奖1.5分,二等奖0.8分;市级一等奖3.5分,二等奖2.5分,三等奖1.5分;省级一等奖5.5分,二等奖4.5分,三等奖3.5分,优秀奖2.5分;国家级一等奖7.5分,二等奖6.5分,三等奖5.5分,优秀奖4.5分。

3)参加社会团体组织的竞赛:每人每次省一等奖1分,二等奖0.5分,三等奖0.2分;国家级一等奖1.5分,二等奖1分,三等奖0.5分。

4)艺体活动比赛成绩计分办法为,体育比赛中乒乓球赛、越野赛单项县级第16分,第23456名依次递减0.5分,第六名3.5分;市级第18分,第23456名依次递减0.5分,第六名5.5分。获得团体第一至六名则按以上相关分值的2倍记分。考虑到体育团体训练项目的难度,县运会、篮球赛、足球赛,只要认真落实好常规训练,如若团体成绩进入不了县前六名,计保底分5分(如常规训练不认真,则不给予保底分);县运会、篮球赛、足球赛、越野赛、乒乓球赛等县团体比赛,如团体成绩不进入县前六名,学生个人获奖总计分不得超过10分。另外,因历年音乐获奖一般都是奖次,无名次,考虑到实际工作的劳动强度及学科之间的平衡,加大音乐团体获奖计分分值。如,获得团体奖次,10人以上按相应级别奖次3倍计分,30人以上按相应级别奖次4倍计分,50人以上按相应级别奖次5倍计分,80人以上按相应级别奖次8倍计分,100人以上按相应级别奖次10倍计分。

5)辅导学生发表习作记分(满分3)

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正规报刊发表的习作,每篇国家级3分,省级2分,市级1分,县级0.5分,习作字数在100字以下的折半记分(一句话“感悟”、“心得”不记分)。习作在非正式刊物发表不记分。

12.宣传(2)

根据办公室量化,每学期宣传成绩最高者计2分,其他教师成绩以最高者为分母折合计入量化。

(二)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成绩(300分)

 (1)语文、数学、英语:语文、数学考试内容包括书面测试和能力测试,其中书面测试占90%,能力测试占10%。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成绩名次按普通班、数字化项目教学班分别进行量化评比,同类平行班之间相差2分的标准给予认定,成绩相差2分以内都按第一名记300分,相差2分以上,每超过2分降一个名次记分,如第二名记295分,第三名记290分,以此类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成绩按平均分(占60%),优秀率(占20%,按年级学生的20%计算)、良好率(占20%,按年级学生的60%计算)计入总成绩。

2)音乐、体育、美术:考试内容为能力测试和民主测评,能力测试成绩占70%,按班级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三项达标(平均分80分,优秀率25%,及格率95%)记200分,不达标按标准分200(平均分80分,优秀率25%,及格率95%)每少2个百分点扣1分的办法计算;民主测评成绩占100分,由教师评议(60%)和考核小组评议(40%)累计得出评议分,按实际得分计入总成绩。最终成绩名次按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或同一年级平行班间的任课教师进行评比,相差2分的标准给予认定,成绩相差2分以内都按第一名记300分,相差2分以上,每超过2分降一个名次记分,如第二名记295分,第三名记290分,以此类推。

3)综合学科:一、二年级科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及三、四、五年级信息技术(语文、数学老师兼课除外)等综合学科的考查内容为试题口答或简单书面素养考查,三至五年级的科学为书面测试(50%)和实验测试(50%),按班级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三项达标计分,成绩名次按平行班之间相差2分的标准给予认定,成绩相差2分以内都按第一名记300分,相差2分以上,每超过2分降一个名次记分,如第二名记295分,第三名记290分,以此类推。

注:跨年级跨学科任教的教师成绩取所教班级成绩的平均分值计算。

4)学习特困生量化成绩

每学期期末成绩计算均以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参考依据(一年级第一学期除外,一年级第一学期以后新转入学生以转入后第一学期考试成绩为依据),语文或数学单科成绩低于40分定位学习特困生。

以后每学期,若该生语文或数学单科成绩高于40分,低于60分者,该生该学科成绩分别按60分计入班级总分;若该生语文或数学成绩高于60分,该生该学科成绩则按本年级本学科优秀分值计入班级总分;若该生语文或数学学科成绩低于一年级第一学期或三年级第一学期成绩者,则该生该学科成绩按实际分数计入班级总分。

因身体特殊原因导致学习特困或期末单科科成绩不足20分者,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该生成绩不计入教师或班级量化。

第三十九条校级干部的能绩量化根据民主评议结果计分。能、绩各占300分,能的考核成绩按实际成绩计入,绩的考核成绩名次按所有参评人员之间相差2分的标准给予认定,成绩相差2分以内都按第一名记300分,相差2分以上,每超过2分降一个名次记分,如第二名记295分,第三名记290分,以此类推。

第十章 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

第四十条 为减少及有效地处理教学工作中的各种事故,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四十一条 教学事故依据教学与管理等不同环节,分为课堂教学(A)、检测与成绩管理(B)、教学管理(C)、教学保障(D)四类。根据事故的性质和造成的影响程度分为三个级别:Ⅰ级为重大教学事故,Ⅱ级为较大教学事故,Ⅲ级为一般教学事故(详见附表:《教学事故分类与级别》)。

第四十二条 教学事故发生后,事故负责人或发现人、知情人应及时将事故情况报告所在年级组、部门和教务处。年级组、部门或教务处查实后,由负责人所在级部或教研组填写《教学事故认定表》,并依据本办法对事故级别或负责人提出初步认定和处理意见,报教务处、分管校长、校长核定。

《教学事故认定表》应明确列出负责人(一人或多人),不得以部门集体代替。领导对本部门事故故意隐瞒者,或管理人员对发现的事故拖延不报者,应追查负责人。

Ⅰ级事故由校长核定;Ⅱ级事故由分管校长核定;Ⅲ级事故由教务处主任核定。

第四十三条 教学事故一经核定,要视事故级别和情节给予以下处分:

(一)Ⅰ级给予记过直至开除公职处分,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二)Ⅱ级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三)Ⅲ级视情节及影响程度给予一定范围乃至全校通报批评,一学期出现三次即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Ⅰ、Ⅱ级教学事故的处理,由责任人所在教研组和部门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教务处、校长办公室审核,由校长办公会作出处理决定。Ⅲ级教学事故一般由负责人所在教研组和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报教务处、校长办公室备案;如因情节及影响程度须进行全校通报批评时,由责任人所在单位与教务处、校长办公室会商定处理,并由学校行文通报。各类教学事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将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解释权在教学科研部。

教学事故分类及级别

一、课堂教学类(A

序号 事故级别

A1 在讲课中传播违反国家法律的内容Ⅰ/

A2 未经相应管理部门同意,擅自变动上课时间Ⅲ

A3 未经教研组长同意,擅自请人代课Ⅲ

A4 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5分钟以上Ⅲ

A5 教师擅自缺课、停课Ⅱ

A6 教师已事先请假而受理者未转告致学生空等15分钟以上Ⅲ

A7 教师着背心或拖鞋上课Ⅲ

A8 未经教务处同意,舍弃或未按计划完成学期课程内容1/4以上Ⅱ

A9 贬损、侮辱学生Ⅱ/

A10 体罚和变相体罚Ⅰ/

A11因工作失误,造成公共财产损失或学生受伤

⒈ 财产损失1000元以下或使学生受轻伤Ⅲ

⒉ 财产损失10003000元以下或使学生受重伤Ⅱ

⒊ 财产损伤3000元以上或使学生终身致残Ⅰ

A12 教师在上课时把手机带入课堂接打电话Ⅲ

A13⒈ 按规定应有作业的课程学期中未布置作业或对学生作业不批改、不检查Ⅱ/

⒉批改不认真或数量不够Ⅲ

A14 遗失一个教学班中十分之一本以上学生的作业本Ⅱ/

二、检测成绩及管理(B

序号 事故级别

B1 因试卷短缺或其他工作未准备好或主考教师未到致使检测推迟进行Ⅲ

B2 试题严重出错或错发试卷致使检测无法进行Ⅱ

B3 监考教师迟到、早退或监考时出现看报纸、手机、睡觉等监考不力现象,影响考场秩序Ⅲ

B4 监考教师无故缺席影响考场秩序Ⅱ/

B5 考试完毕回收试卷与参加检测学生数不符Ⅲ

B6 命题及试卷印刷、传送、保管过程中泄密:

⒈ 工作失误泄密Ⅲ

⒉ 故意泄密Ⅱ

B7 遗失试卷:

⒈ 成绩已登录Ⅲ

⒉ 成绩未登录Ⅱ

B8 教师评卷徇私舞弊,故意提高或压低学生考试成绩Ⅰ/

B9 考试后教师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分析和报送成绩Ⅲ

B10 徇私舞弊更改学生成绩Ⅰ

B11因管理不善丢失学生成绩:

⒈一个班以内Ⅲ

⒉一个班以上Ⅱ

B12 不让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参加考试Ⅱ

B13 暗示作弊方法或默许学生作弊Ⅰ/

三、教学管理类(C

序号 事故级别

C1 应开课程未排入课表或错排,影响正常教学Ⅲ

C2 因排课、排考不当造成教室使用冲突,未能在接报后15分钟内妥善解决Ⅲ

C3 因错、漏通知造成无教师或学生到课,致使学生或教师空等Ⅲ

C4 遇放假或临时性全校活动,通知及调度不及时,致使教学秩序混乱Ⅱ/

C5 学生请假一个月以上不报教育处备案Ⅱ

C6 学生请假两个星期以上不报教育处备案Ⅲ

C7 因学校工作失误致使学生开学一个周内尚未得到教材Ⅲ

C8 学期第二周,因学校原因仍有缺供教材,所缺教材占该学期所用教材种数或本数:

110%;Ⅲ

1120%

20%以上Ⅰ

C9未经教务处、教育处同意,向学生派购、推销或散发书刊、资料、招生简章等Ⅱ/

四、教学保障类(D

序号 事故级别

D1已到上课时间,值班人员未打开教室、微机室、实验室及器材保管室等而影响教学Ⅲ

D2 未经学校同意、占用教学场所Ⅱ/

D3 未经教务处同意教学设备挪作他用影响教学Ⅱ/

D4 因工作失误导致停电、停水、致使上课、实验等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Ⅱ/

D5 教室、实验室设施报修后因人为原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维修,影响教学Ⅱ/

D6 校内食物中毒,造成10名以上学生无法上课Ⅰ

D7 学生正常下课后半小时内,不能保证学生正常就餐Ⅲ

D8 因实验材料供应失误,造成财产重大损失和人身伤害Ⅰ

D9 采购伪劣教学用品,严重影响教学Ⅰ/

D10 教学用品采购、供应、准备不及时,影响教学Ⅲ

D11 教学用表格、材料等供应,分发不及时影响教学Ⅲ

D12 因工作失误造成上下课铃声混乱影响正常教学秩序Ⅲ

D13 因工作人员失误,造成其他意外情况,影响教学工作正常进行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