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高青县第一中学2020年—2023年综合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322004432986Y/2023-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7-23 发布机构: 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高青县第一中学2020年—2023年综合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3-07-23
  • 字号:
  • |
  • 打印

一、办学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创建优质特色高中为基本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借力优质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全力实现三年跨越发展。

(二)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先和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高质量人才,锻造学校品牌,为学生的辉煌明天奠基,为教师的终生幸福添彩,为学校的跨越发展铺路。   

二、学校背景分析

(一)学校发展基本现状 

高青一中始建于1951年,占地381亩,建筑面积10万平米,现有三个教学部,120个教学班,在校生近6000人,在编在岗教职工547人。学校先后获得省级规范化学校、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省五四红旗团委学校、省级文明校园、淄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高青一中在七十年的办学进程中,特别是2017—2020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制定以来,更加注重学校内涵发展,注重学校特色建设,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和全面发展。在市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广大教职工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竭心尽力,积极奋进,认真学习、努力工作、默默奉献。面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形势,学校立足现实,宏观规划,精准施策。自2012开始,高青一中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实现 “八连增”,开创了学校飞越发展的崭新局面。学校的办学水准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

(二)学校发展整体优势分析

1.建章立制科学引领。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高青一中优质特色高中建设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与修改,并定期对三年发展推进工作进行年度目标督导、评估、反馈、谋划,适时通报进展情况,让发展规划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路线图。

2.办学目标与时俱进。学校秉持“培养品正行雅的现代公民、学博行健的阳光学子”办学目标,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培养新时代高质量人才为着重点,以打造现代化品牌学校为驱动力,符合时代要求,契合国家发展核心理念,指引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跨越新台阶。

3.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优化教学一二部管理体制,以部为主,事权下移,降低管理中心,压实管理责任,提高管理实效。审时度势组建教学三部,有序开展强基计划和竞赛活动,强力实施冲刺清北名牌大学战略,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机制保障。

4.教师队伍日趋成熟。在编在岗专任教师454人,平均年龄37.9岁。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省级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65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60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梯次发展,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求。通过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策略方针,开展多渠道、多样化的培训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了更广阔更科学的平台,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茁壮成长,骨干教师队伍发展壮大,成为了学校的中坚力量。

5.家校共育有效开展。学校快速发展得到家长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赞誉,家委会积极参与学校常态化管理的工作,为学校积极地进言献策,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不断改进、焕发出勃勃生机和高效运转的促进剂。

6.智慧校园搭建成型。投资1237万智慧校园顺利完工,120个班配备一体机、电子班牌,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集数字监控、人脸识别、防作弊系统于一体的标准化考场投入使用,教育教学管理与信息智能化初步融合。

(三)学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硬件设施需要再提高。学校目前实验教学设施设备欠缺较多,功能教室不足,选课走班教学所需教室数量不够,硬件设施仍需加大投入力度。

2.教师结构需要再优化。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少;女教师多,在孕、备孕、哺乳的老师比例增大;每年因部分优秀教师支教,学校教学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3.课程建设还不够完善。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不够合理不够科学,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能支撑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基础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中专家型队伍需要重新整合,“领头雁”作用需要进一步调动和发挥。

4.品牌学科品牌名师比较匮乏。打造品牌学校需要品牌学科和品牌名师的强力支撑,从综合评价方面看,学校缺乏特色鲜明的强势学科,缺乏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缺乏钻研能力强的品牌教师。

5.对“四新”的研究还存在瓶颈。面对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新形势,及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研究不深不透,传统思维模式化,突破创新的经验不足,优势学科少、学生潜力挖掘有限等方面的困境,需要不断优化对策,找准办法突破瓶颈。

三、学校发展目标

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推进学校全面发展。在统筹各方面工作的基础上,新的三年学校将紧紧抓住党建、安全、质量三项重点工作,以党建为引领,以安全做保障,以质量求发展,创建“三马驾车”并驾齐驱、跨越发展的崭新局面。

1.党建目标

以党的十九大 、十九届二、三、四、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市实施党支部规范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要求,规范党支部建设,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实效融合。建立“双培机制”,切实发挥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擦亮“三比三优三满意”党建品牌,创建示范党支部。

2.安全目标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教育,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零失误、零差错、零责任。

3.质量目标

(1)德育质量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三全教育,着力培养全心向学、举止高雅,气质高贵,品德高尚,志向高远的高中学生。

(2)智育质量目标:清北等名校录取实现突破,特殊类型招生上线人数每年递增5%,一段线上线人数稳定在1200,力争突破1300。

(3)体育质量目标:体质健康合格率三学年都要保持在98%以上。

(4)美育质量目标:挖掘学科美育元素,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初步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情趣。

(5)劳动教育目标:建立校园劳动基地,开展岗位体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4.办学特色目标

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省级美育特色校。

四、发展路径与工作任务

近年来,我县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县教育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提升我县教育管理效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县教育局出台了加强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质量若干措施,我校将紧紧依托县里的政策措施,狠抓内部管理,打造最优师资,实现学校长远健康发展。

(一)党建引领,管理高效

1.责任部门

党建办、办公室、工会

2.工作目标

完善党建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树立典型,发挥党建工作在学校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3.主要措施

(1)在原有党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支部建在级部,发挥好一线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2)对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市实施党支部规范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要求,规范党支部建设。

4.年度目标

第一年(2020.09-2021.09)

(1)完善党支部管理制度体系,支部建在级部,学校党委拟设置10个党支部,成立教学一部党总支(辖三个级部党支部)、教学二部党总支(辖三个级部党支部)、第三教学部党支部、艺体党支部、行政后勤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

(2)进一步完善党建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明确各党总支、党支部以及相关书记、委员的工作职责,落实各项党建管理制度。

(3)把级部管理工作与党支部党建工作结合在一起,发挥好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4)落实《中共淄博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市实施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的工作方案》,争创党建示范点。

第二年(2021.09—2022.09)

实施“党员先锋工程”,树立典型,典型带动,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1)开展优秀党员评选活动。制定方案,各支部推选优秀党员,校党委予以表彰奖励,开展全体教职工向优秀党员学习活动。

(2)开展优秀党员上示范课活动。优秀党员引领学科建设、班级建设、处室活动。

(3)制定方案评选优秀党支部,让支部建在级部这一举措充分发挥作用。

(4)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培养、教育工作,使更多的优秀教师早日加入党组织。

第三年(2022.09-2023.09)

(1)擦亮三比三优三满意党建品牌,实现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最大化。

(2)继续开展“双培”工程,壮大优秀党员教职工队伍。

(3)加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力度,推进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二)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1.责任部门

政教处、团委

2.工作目标

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建省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3.主要措施

(1)开展理想念教育及系列活动,通过学习十九大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严格按规定开好思政课程,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3)健全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施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评价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落实。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明水平,实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5)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

(6)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点做好德育干部、班主任、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

(7)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9)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吸收优秀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家长代表参加,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4.年度目标

第一年(2020.09—2021.09)

(1)优化校园环境,建设班级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

(2)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3)加强政教、团委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指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4)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校沟通渠道,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提高家长家教水平。

(5)加强对心理教师的培养,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6)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诗词大会”“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等活动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7)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以“尊师活动月”“国庆周年纪念”“一二•九运动周年纪念”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发展中的成绩、问题和矛盾,增强成才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二年(2021.09—2022.09)

(1)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积极推动学生课外阅读。

(2)建立体育、艺术、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

(3)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模式,丰富全员育人内涵,实施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

(4)加强队伍建设, 选齐配强德育管理人员,创新班主任选拔、培养机制,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民主管理模式,建立一支尊重规律、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善于合作的德育干部队伍。

(5)加强中学生业余党校的建设,让校园中优秀的青少年学生向党组织靠拢,邀请部分学校领导给学员进行党课讲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认清国情校情,加强团员意识,增强自豪感、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三年(2022.09—2023.09)

(1)凝炼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文化氛围,通过校园绿色网络,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

(2)总结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经验,提高实施效果。教师能够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具有心理辅导和指导和谐人际关系能力,建立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3)构建社会共育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4)实施德育活动课程化,整合学校德育活动内容,逐步完善学校德育一体化体系,形成自主高效的德育工作模式,创建省市德育品牌学校。

(三)课程建设,形成体系

1.责任部门

教务处、教科室

2.工作目标

(1)适应新课改新高考要求,全面落实新课程实施方案,稳妥推进选课走班模式。

(2)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以及学生富有个性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彰显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3)进一步健全各类课程评价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学校课程管理运行工作机制。

(4)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不断拓宽校本课程的开发渠道,切实提高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5)结集出版形成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

3.主要措施

(1)成立新课程建设及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做好三年课程方案的规划工作。

(2)实行课程项目负责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教育活动课程化”。

(3)立足实际,放眼长远,科学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可持续、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群。

(4)动态管理,通过对课程建设进行评估,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及学分制管理等系统项目。

(5)开发美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体验美、感悟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年度目标

第一年(2020.09—2021.09)

(1)全面培训,严格贯彻新课改精神,扎实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配齐师资,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2)做好学生课程选课前置工作,通过摸底调查、宣传发动,做好日语班等特色班报名与设置工作。

(3)结合新课改,开发校本课程,协调好基础性与发展性、统一性与选择性、学科性与活动性的关系。按照新课程标准,重新修订已有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学科本质特性内容,突出不同学科知识与方法的整合。

(4)扣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条主线,建构并完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自主学习、健康生活、社会责任、实践创新六大系列校本课程框架,适应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生涯发展多样性的需要。

(5)深入研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高中艺术测评方案及标准,整体规划并组织开发体质测试项目训练实用教程、音乐训练、美术鉴赏类课程,突出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6)对“学科双向细目表”修订及“学科思维导图”等重点开发项目加强规划和监管力度。

(7)健全完善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协调实施的美育工作体制,构建“课程实施、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美育工作机制,实行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逐步开发美育校本课程。

第二年(2021.09—2022.09)

(1)在全面落实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内容的基础上,把“国家课程校本化”“教育活动课程化”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德育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安全类课程、鉴赏类课程等特色课程在统一规划下启动,加快贴近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进度,形成学生自主选课和学分制管理型结合的新模式。

(2)结合新课改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教材。以学科组为课程开发主体,倡导不同学科知识的渗透和共融,由学科组长负责、学科教师分工编制,提倡并鼓励教师独立开发,大力倡导凸显校本课程的地方特色。“学科双向细目表”修订及“学科思维导图”等重点开发项目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责任到人。

(3)适应新形势,开展学科课程基地建设。尝试建设实践课程基地等项目,拟定建设方案,开发应用基地,为学校学科课程基地探路和建模。

(4)邀请有影响力的课程专家到校举办课程研讨报告会,提高广大师生对课程建设的认识高度,深度推进课程建设,不断完善课程评估机制。

(5)在做好对原有校本课程修订的基础上,健全评价奖惩机制,为校本课程开发和新课程建设注入活力。

(6)面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全程关注学生自主选课和学分制管理模式等重点、难点项目,跟进式评估与监控,调控整个动态过程。

(7)形成美育课程化方案,推动部分美育校本教材开发。

第三年(2022.09—2023.09)

(1)落实规划设计,完成系列课程的开发任务,编制各类主题活动德育课程、实践课程等,完善特色课程体系,形成系统的符合学生需求的特色课程品牌。

(2)按照总体规划,把开发的校本课程转化为成果,形成完善的评估机制和实施制度,确保按实施制度开展系列工作。

(3)运用好校本课程文本材料,做到各类课程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内容、使用资源、活动方式、预期效果和评价方法等要素系统规范。

(4)多管齐下,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校本教材。

(5)组织课程专家对“学科双向细目表”新成果“学科思维导图”及“形成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特色的校本课程”等课程开发成果及课程建设体系进行点评指导,并按相关方案做出等级评选。

(6)美育课程化实施规范,形成美育系列校本教材,开展师生美育成果评选活动。

(四)教学中心,质量为本

1.责任部门

教务处、各级部

2.工作目标

(1)研究新高考政策,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好分类、分层特色教学工作。

(2)通过深度落实教学常规,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力求课堂教学务实高效。

(3)通过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与学生展开多角度深层次对话,助力学生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4)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为学校特色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主要措施

(1)研读高考新政,制定预案,工作前置,精细流程,组建各类特色班。

(2)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落实教学常规与开展“教学常规活动月”相结合,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力保障。

(3)深度研究新课改新高考,推行补短板“备考+活动”方式和尖子生“校内强化+校外集训”的方式,保证高考备考的环节精密和成果辉煌。

(4)结合实践反馈,通过反思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各种策略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评价方案。

4.年度目标

第一年(2020.09-2021.09)

1.深入研究新高考,抓好各类特色班的分流工作与分层教学工作,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

①继续落实和完善自主招生班、实验班、普通班、日语班、艺体特长班等分类、分层特色教学。

②深入研究新高考政策,做好高一学生新高考政策的宣传工作,入学摸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选课工作。针对体育、美术招考政策的变化,高二年级学生提前分流。

③做好充分调研,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规范、合理和科学。

④为确保各类特色班的精准分流及分层教学的质量,强力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覆盖率100%。

2.扎实落实教学常规,实行干部蹲组蹲班调研制度,推动课改走向深入,向常规要成绩,向课堂要效率。

①落实“三课型”“五环节”要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②把教学常规作为教学质量的强力保障,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日查周评制度,干部蹲组参加集体备课制度,蹲班听课教情学情调研制度,向平时要成绩,向课堂要效率,务求高质高效。

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辅助课堂学习中的直观、标准、示范和验证等作用。课堂教学要跳出题海,把知识体系构建、方法规律总结、学科思维培养和解题能力形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④落实好学校领导推门听课、一线调研等教学常规,开展好教学常规活动月,健全教学常规领导小组听课评课检查制度。

3.健全新高考改革运行机制,借力县初高中共同体建设平台,抓备考工作突出一个“实”字。

①成立新高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全国卷试题研究,修订完善双向细目表,制定学科思维导图。

②通过各级各类研讨活动和校内集体备课与听评课,抓细备考过程、抓严备考细节、抓实阶段推进。

③借助县初高中共同体建设平台,打通初高中学段限制,探索提前自主招生培养模式,加强竞赛辅导,为学生参加高校强基计划铺路搭桥。总结少年班、少创班学生培养经验,做大尖子生群体,实现名校录取突破,提振自招班的士气。

④加强对“双向细目表”“学科思维导图”等重点研制项目推进力度和评选奖励力度。抓自招班和尖子生突出“盯、靠、导”三字,对“全员育人导师制”落实情况做好日常监督和书面监督。

第二年(2021.09—2022.09)

1.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发展渠道,加强生涯规划指导,不断优化培优策略。

①加大对学生新高考政策的宣讲力度,大力支持学生参加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综合评价招生,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渠道。

②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组织学生参加职业体验、高校专业讲座等活动,保障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性、科学性、合理性。

③加强对教学三部教学管理,探索培优策略。加大对师资的培训力度,更好胜任优秀生培养。结合竞赛辅导,突出对优秀生开展拓展课和大学先修课,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开拓学生视野,提高高考成绩、竞赛成绩和各类校考成绩。

④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层面的新高考研讨会,不定期举办新高考主题专家讲座,责成学部级部抓实尖子生、优培生的“人盯人”战略,做好优生优培考评工作。

2.实施教学常规督查反馈制度,优化高考备考推进机制,不断创新教学策略。

①组建学部常规落实督查小组,建立日巡查和反馈制度,重点检查反馈课堂教学和学生行为等内容,建议采用网络平台、QQ或微信群、学校大屏幕等便捷、即时和直观的手段进行集中反馈。

②优化毕业年级备考阶段推进机制,明晰、固化、创新备考流程和要求,定期研究备考策略和备考重点,提高备考实效。

③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学校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对学部、级部常规落实督查小组的日常工作定期抽查,及时反馈,加强指导。

3.提高对高考政策的研究深度,拓宽对尖子生的培训路径,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手段推边补弱。

①加强信息化技术辅助备考措施研究,借力信息化手段推边补弱,补齐短板,突出强项。

②加大对教学三部尖子生培养的力度,组建各学科尖子生实体班,组织奥赛学科及其他学科教师竞赛培训,提高教师竞赛辅导能力。配齐配强师资,为尖子生冲击北大清华搭建“桥梁”。

③加强高校招生政策研究,明确高校招生途径,着力解决学生信息不对称、素质不达标、资质不相符问题。重点加强奥赛研究,组织优秀学生走出去参加奥赛集训与聘请竞赛教练进校指导相结合,提高应赛能力与获奖数量。

④开辟多种途径加强高考的研究深度,薄弱学科的备考采取“备考+活动”的方式开展,各科尖子生的培养在提升学科教师辅导能力的前提下,采用“校内强化+校外集训”的方式开展。

第三年(2022.09—2023.09)

1.善于总结特色办学经验,不断优化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客观评判,形成书面成果。

①总结分类与分层教学经验,不断完善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全方位配齐配全选课走班的软硬件。

②总结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个性化培养体系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发展指导满意率达到90%,每位学生都有1-2项体育与艺术特长。满足不同潜质、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③总结分层教学和选课走班经验,科学评估学生发展的达标指数。学校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及专家顾问团队根据项目数据,做出客观评判,并形成书面成果。

2.组织参加系列达标、成果交流活动,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①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力争95%以上教师达标。让更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相关比赛活动,并获得重量级奖项。

②组织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打造具有学科特点和学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③总结好课堂教学达标及课改成果展示等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高效教学模式,汇总各级部的教研成果,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高效教学研究文本。

3.科学评估,完善评价制度,总结尖子生培养经验,为特色高中建设奠基。

①科学、合理评估选课走班模式的优缺点,完善选课走班教学各项评价制度。

②认真总结尖子生培养经验,扎实落实各项备考措施, 力争竞赛获奖在质量和数量上有较大突破,名校录取有较大提升,清北录取有突破。

③综合评估选课走班模式及其评价制度,结合尖子生培养工作鉴定“全员育人导师制”的人文性、合理性、有效性。根据评价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为特色高中建设储备特色材料。

(五)教师为本,专业发展

1.责任部门

教科室、教务处、各级部

2.工作目标

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以新高考改革趋势指导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大力倡导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领会新课程精神,把握课改方向,适应课改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与创新,继续深入地开展各项课题实验,更好地打造我校教育科研的品牌。

3.主要措施

(1)扎实、有序开展“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活动,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2)持续开展新教师汇报课活动,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3)坚持推动读书写作活动,丰富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文化修养、理论素养。

(4)创新开展学科教学周活动,助力学科突破“短板效应”。

(5)组织一系列专题课例研讨,使一线教师在思想碰撞中,自身教育智慧的生成和专业素养的发展不断进步。

(6)组织一线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不断增长自己的教学技能,在师德师风建设、专业知识素养上持续“充电”。

(7)借助各类信息化培训平台,进一步规范落实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更好地提升全校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把握,掌握课堂创新的基本策略,积累丰富的教研理论知识储备。

4.年度目标

第一年(2020.09—2021.09)

(1)完善涉及教师权益的各项制度,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实施人文关怀,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2)在全校范围内发现、推举教科研典型,逐步形成浓郁的教科研氛围。

(3)进一步规范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运作,将旨在促进青年教师培养的“青蓝工程”变成教师乐于参与、乐于表达自身教育、教学思想的“精神家园”,一步一步地实现其服务教师、发展教师的功能。

(4)认真落实好各类论文、案例评比工作。争取更多论文能获得省级以上奖励,适时选编获奖作品集,作为校本教研的第一手材料印发全体教师供交流学习。

第二年(2021.09—2022.09)

(1)加强师德行风建设,开展先进教师宣传活动,组织“我爱我的学校”“我身边的同事”主题演讲比赛,营造争做“四有好教师”的良好氛围。

(2)积极推动学校个人课题的研究,加强对现有的在研省、市级课题的跟踪管理和指导。做到各项课题的研究正常化、系统化、系列化、科学化。一要有行动;二要有资料;三要有成果;四要有影响。

(3)进一步发挥教研组长引领作用。教研组长是工作主体,主动性发挥,创造性增强,教研的活力就增强,教研工作需要发挥教研组长的主观能动性,激活教研组长的工作潜力。教研活动的方向在课堂,在于对课堂相关细节的深化,需要更多教师参与研究,并形成经验推广。

(4)为新高考综合改革做好充分教研准备,积极发挥学校教研工作的作用,引导我校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更加自信、游刃有余地迎接新教材、新高考带来的变革。

第三年(2022.09—2023.09)

(1)强化课题研究力度。坚持“从工作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寻找课题,以课题研究促进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引导教师主动进行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提升能力,提高效益,组织申报省、市级课题立项、结题。

(2)加强校际交流。提前谋划,积极与兄弟学校联系,组织开展联片教研活动,为教师开拓视野,与外校老师交流学习搭建平台。

(3)提升课堂效率。加大高效课堂建设,开展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单元主题教学课堂教学研究,着力推进核心素养提升。

(4)丰富文化生活。通过举办教职工经典国学演讲、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文艺晚会等文艺活动,让广大教职工充分体验生活中的高雅品味和无穷乐趣。

(六)智慧校园,融通互联

1.责任部门

信息中心、教务处

2.工作目标

(1)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学习、教学、研究、管理、生活等)的数字化。

(2)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促进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每个班级都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打造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网络连通。

(3)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改变师生交流方式,培养师生信息化生存能力,实现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4)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结合我校的实际条件和发展目标,建设独具特色的数字校园,形成某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应用。

3.主要措施

(1)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参与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信息化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落实经费,加大投入。落实经费投入制度,规范管理使用信息技术教育经费。

(3)加强信息化的培训与研究。形成教师信息化水平常规培训制度,及时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加强对师生信息化的培训,及时传达最前沿、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4)加大信息化考核督导,严格奖惩。学校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中。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并纳入到部门、教师学期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中。

4.年度目标

第一年(2020.09—2021.09)

(1)加强触控一体机、电子班牌等硬件设施培训,让全体教师、班主任熟练掌握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应用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

(2)探索云办公解决方案,从集中管理、简化部署、保障安全、减员增效等方面,考察、论证“胖、瘦”终端可行性和科学性,20%教职工试行云桌面办公,更新学生机房。

第二年(2021.09—2022.09)

实施智慧教育应用融合工程,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展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示范应用。基于教育大数据,积极开展数据挖掘、学习分析、行为分析,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使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数据实现智能评测与实时反馈,着力推进自主学习、家校互动、泛在学习。依托教育生态圈和智慧校园,实现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师与学生的互通互联。全体教职工实现云桌面办公。

第三年(2022.09—2023.09)

(1)逐步完成基于视频的身份认证识别系统。通过视频识别技术,实现考勤、请假、消费、停车场管理、访客、宿舍管理、家校互通、课堂行为分析、走班点名等相关日常教学、教务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形成学生行为、轨迹分析数据,为学校领导快速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完成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打通各个信息系统的数据通道,收集、汇聚形成完整的教育大数据体系,构建多层次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数据挖掘、分析,实施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构建教育服务平台,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泛在学习和终身学习。

(3)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慧校园平台。实现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智慧应用,推动教育专用资源的整合,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七)安全第一,文明有序

1.责任部门

安全办公室、政教处、各级部

2.工作目标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总要求,坚持“积极预防、依法管理、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以建设安全可靠的校园防范体系为重点,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杜绝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的发生。 

3.主要措施

(1)建章立制,明确责任 

①建立安全工作责任人制度,校长与校领导、中层、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②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安全制度,坚持校园安全日查、周查、月查报告制度。

③重视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人防、物防、技防”达到有关标准,年度内无安全责任事故和刑事案件发生。

(2)突出安全重点,强化日常安全管理 

①加强校园重点部位和重点时间(课余时间、双休时间、课外活动时间、上放学时间和节假日)的管理。

②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学生乘车安全工作管理。

③按要求进行校园安全评估,积极落实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和制度,严格按要求配齐并使用好消防设施,确保学校消防设施正常运行。

④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以及季节性流行病的预防工作。

⑤与学校安全“六校长”积极沟通,杜绝校园欺凌、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3)加强隐患排查与整改 

落实“安全工作月查、月报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专题会,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立即组织整改。

(4)开展教育活动,提高思想认识 

进一步加强对师生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利用学校一切宣传资源,广泛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级部做到每周有1课时的安全教育时间。

(5)加强疫情防控,养成良好习惯

按照三年一体化防控要求,建立新冠肺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常态化防控制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使主动防疫成为个人习惯。建立处室、级部之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制度,配合卫生健康等部门落实疫情防扩散措施,共同联防联控。

4.年度目标

第一年(2020.09—2021.09)

(1)进一步规范学校安全管理,继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2)尽快完成宿舍、餐厅消防改造,全面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3)加强安保人员培训,提高安保人员的工作能力,确保安保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第二年(2021.09—2022.09)

(1)安全教育活动系列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逃生避险能力。

(2)加强“三防”建设,继续落实值班制度,人防措施到位,技防、物防措施落实。

(3)完成部分老旧消防消防设施的更换工作。

(4)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管理更加精细化。

第三年(2022.09—2023.09)

(1)继续坚持搞好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活动常规化、特色化。

(2)安全教育对象由师生扩大至家庭,实现安全教育信息化、网络化。

(3)协调上级部门,优化校园周边环境,提高学校南门的道路通行能力。

(4)实现学校安全管理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学校党委的政治核心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实党建和教育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加强学校各级管理队伍建设,发挥干部在落实规划中的作用。不断改革干部选聘制度,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努力建立一支敢于担当、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的管理干部队伍。

(二)实施过程推进

学校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统筹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在规划实施中推行项目责任制,采用“目标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的形式,围绕学校总目标,使各目标项目化,项目具体化,明确岗位职责,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能。

建立学校规划实施的监督反馈机制,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党员骨干教师的内源主动性,在学校发展规划的执行过程中发挥应有的监督、反馈等作用。

实施自评机制。定期对各项目任务推进情况、推进效果进行调研、督导、评价,及时研究项目推进中的深层次问题,提高项目达成度。

(三)完善物质保障

积极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确保学校发展经费需求。重点保障课程开发、教师培训、设施配置、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等项目所需。

加强校舍、设施配备和师资队伍建设,满足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

 

创建优质特色高中和办令人仰慕的齐鲁名校,是全体一中人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坚信在县委县政府及市县教育局的关怀和领导下,我们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团结拼搏,勇于超越,创建淄博市优质特色高中,创建更具影响力的齐鲁名校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