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青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执行、完成情况 | ||
---|---|---|---|
索引号: | 11370322004432986Y/2025-5521559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5-01-07 | 发布机构: | 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
2024年下半年,高青一中聚焦强师筑基、教育教学、安全管理、特色发展、合力育人等方面,引领全体教职工练内功、强管理、重落实、提质效,奋力向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创一流、有特色”学校迈进。
一、抓班子,带队伍
一是坚实党员奋斗初心。强化党员教育,组织党纪学习教育,增强遵纪守纪自觉;组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邀请县教体局刘延科局长、县委党校王凤亮主任作报告;组织党员赴县委党校参观,学习党的奋斗历程。加强组织建设,组织党委、党支部换届,夯实党组织班子。深化党建融合,开展“红心向党·黄河润德”党建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依托“党支部建在级部,党小组建在备课组”组织优势,推动主题党日特色化开展,引领党员亮身份、提素养、走在前、比奉献。
二是强化管理机制建设。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党委会及“三重一大”报告制度;每周组织校长办公例会,总结经验、谋划措施,实效推动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学术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组织教师参与评先树优、职称评聘等工作,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利用升旗仪式,组织教师宣誓;结合教师节庆祝大会,表扬先进、激励奋进;利用各类媒体推介优秀教师事迹,引导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教书育人大先生。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组织全体教师签订廉洁从教责任书、拒绝有偿家教保证书,参加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开展辅导资料征订等专项整治,引导教师廉洁从教、规范执教。
四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施强师筑基三年规划。组织2024年学科命题大赛,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命题能力,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领会、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举行“青蓝工程”结对仪式,薪火相传;组织青年教师课堂大赛、新入职教师展示课、“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以赛促教,为青年教师成长建构平台。组织教师外出,赴林州一中、魏县一中等明星高中参观、学习,观摩“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参加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现场活动,推进骨干教师发展。
“红心向党·黄河润德”党建品牌被评选为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学校党委被淄博市委教育工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王洪彬、孟丽萍被淄博市委教育工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9人获市班级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个人,10人获市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我校13个课例入选市级精品课,4个课例入选省级精品课并被推报教育部。“优课”评选,我校8个课例入选市级优课,3个课例被推荐参加省级优课评选。市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我校教师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市思政理论课教学比赛,我校教师获二等奖2个。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我校教师获一等奖、二等奖各1个。我校老师编导的优秀情景剧《境外非法测绘》获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省一等奖。
二、抓教学,促提升
一是做足备考谋划。组织了暑期高三集体备课,编写一轮复习资料、编制多维细目表,做足前期准备。举办了新老高三备考交流会、新一届高三备考研讨会,汇集集体智慧,研究2025高考备考。
二是做好宏观把控。定期组织教学质量专班会议,每两周组织一次尖子生推进会,学校班子、校务委员挂包高三学科组指导高考备考,参与集体备课、随堂听课,与教师评课、研讨,从宏观层面把位、推进一轮备考复习。
三是做实常规教学。组织了教学干部“推门听课”、教学常规“日查周评”等活动;定期组织学科大教研,抓实集体备课,推动先导课、学案导学等制度扎实落实;每周骨干教师讲示范课、年青教师上达标课;每周对学生进行学法、应考指导,推动伙伴式学习,开展全科阅读、“秒读课堂”实践,组织英语学科“词王争霸赛”、“冬学竞赛”班级挑战赛等,夯实日常教学链条。
四是做大“智慧背囊”。邀请省教研院专家到校,分学科指导高考备考;邀请市教研室团队到校,对备考过程进行了问诊把脉;与县实验中学等进行学习交流,共同研究初高中教学衔接、教研一体化等工作,系统化推进教学实施。
市普通高中创新实验比赛,我校学子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学校被清华大学授牌“2024年生源中学”,被山东大学授牌“优质生源输送基地”,被陆军军医大学、长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烟台大学授牌“优质生源基地”。
三、抓安全,保和谐
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一是基础年级每两周上1节心理健康课,高三年级每月开1次心理健康讲座,定期进行心理团体辅导,安排专业心理教师每天盯岗,开展个人心理疏导。二是学期初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筛查,确定三个级别心理预警学生,建档立卡,跟进干预。三是开展了全员家访、“一中大家访”活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残疾学生、单亲(孤儿)学生等特殊学生入户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重点关注家庭状况变更和学生心理变化,全方位关心学生成长。
“三防”建设方面,一是成立护学队,由学校值班干部、级部值班人员和保安组成,学生上、放学时段,按时到岗,履行护学职责;平时包区域、分路线轮流巡视校园。二是在所有校门口都设置了防撞拒马,严格执行人车分流制度,学生上、放学时段,禁止一切车辆进入和通行。三是用好智慧宿管、电子围栏两个系统,进一步完善宿舍安全管理;投资120余万元,对教学楼走廊进行了封闭。
四、抓五育,强特色
一是坚持德育先行。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课,结合黑板报、文化墙等形式,一周一主题,课程化、序列化落实德育教育。举办第十期中学生业余党校培训班,逐期开展“身边的榜样”评选、宣传,举办新发展团员示范性入团仪式、“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与国旗同框 与祖国同行”主题团日、纪念“一二·九”运动主题团日等活动,充实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夯实学生理想信念。
二是落实五育并举。组织第四届校园体育艺术节系列活动。举办了开幕式,71个班级围绕围绕黄河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现代流行、科技等主题,依次展示了属于自己班级的文艺表演;组织了体质达标运动会、“校长杯”足球联赛、班歌比赛、课桌舞比赛,让学生在展现青春风采的同时提升全员的艺体素养。强化“阳光大课间”活动,每天上下午大课间时段,学生走出教室,集体跑操,打羽毛球、打篮球、打乒乓球、跳绳、踢毽子,全员运动1小时,活跃身心、纾解压力。引入了绿萝栽培等生活元素、传统剪纸等文化元素,丰富劳育课程构架;打造“校园采摘节”劳育品牌,加强劳动教育实践。
三是强化特色教学。升级了化学学科基地,组织教师有序开展历史、语文等学科校本读本开发,与淄博中学就特色高中创建交流合作,推动学校大人文教育有序实施。邀请述青藏古博物馆馆长王术青做《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讲座,讲述黄河故事,引领学生庚续历史文脉;组织以“领略百年积淀 传承文化精髓”为主题的北京两日研学之旅,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
陈奕轩、李伊一被评为市新时代好少年。王照宇同学事迹,被淄博日报以“我为家乡‘修史'——一个中学生的‘成长样本'”为题整版报道。我校学生辩论队在省辩论赛中斩获三等奖。“百灵”艺术节系列活动,我校获省三等奖1个,市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我校夺得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2枚。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我校郭慧喆、李翱宇、王浩然、郑志才四位同学的作品《请铭记,雾重庆》获得中学生组一等奖。崔博硕同学在省中学生田径联赛800米决赛中夺得亚军。
五、抓合力,塑环境
一是改善硬件设施。投入78万元,将2002年使用至今的教室门、办公室门全部换新;投入28.7万元,改造东操场主席台、看台。
二是凝造办学合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到校座谈、指导,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到校进行招生宣讲,强化生涯规划教育;邀请省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总队专家张小柱、心理教育专家耿振云到校,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携手县疾控中心、芦湖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卫生健康宣讲,携手县先锋救援大队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家长委员会“三进”主题活动,邀请家委会代表座谈,走进课堂、食堂、宿舍、运动场,进一步强化家校沟通交流,凝聚家校育人合力。
下一步,学校将以常规落实、强师筑基、五育融合、特色建设为着力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动教学质量实现重大突破,努力推动学校特色化发展。
一是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围绕备考提质增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化学科组建设及学科教师素养,引导教师落实新课程、新课标理念,转变观念,丰实技能,提升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以省级特色高中建设为依托,聚焦黄河特色的大人文教育,加大历史、语文、化学3个市级学科基地建设,完善特色学科的课程群落、教研机制、课堂模式、实践体系,打造学校特色课程体系。
三是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打好心理筛查、个体咨询、心理团辅、专家讲座组合拳,常态化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学生缓解压力,助力学生阳光、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