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青县第二中学2021年-2024年综合发展规划执行、完成情况 | ||
---|---|---|---|
索引号: | 11370322004432986Y/2025-5528081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5-06-30 | 发布机构: | 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紧紧围绕《规划》设定的目标与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积累了宝贵经验。现将规划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 规划目标达成情况总体评估
对照《规划》设定的“办学理念与目标”、“德育工作”、“教学工作”、“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硬件建设与管理”等六大核心领域的预期目标,经过系统评估,我们认为:
目标达成度较高: 规划中设定的绝大部分核心指标已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特色发展更加鲜明,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持续增强。
重点任务有效落实: 在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德育体系、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部分目标动态优化: 在执行过程中,结合教育改革新形势、新要求和学校发展实际,对《规划》中的少数目标进行了合理调整和优化,使其更具时代性和可行性。
二、主要任务与措施执行情况及成效
(一) 办学理念深化与目标达成
执行情况:
持续深化“以学生发展为本,为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明确并落实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
主要成效:
办学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学校发展目标清晰,方向明确,为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引领。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育人模式和发展路径。
(二) 德育工作体系优化与实效提升
执行情况:
构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系统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创新德育载体,丰富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主要成效: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提升,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校风、学风持续向好,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成效显著,违纪率明显下降。形成了一批特色德育品牌活动(如:淄博市“小善大美”德育品牌,“莲花落”淄博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品牌等)。家长满意度和社会评价稳步提高。
(三) 教学质量与课程改革稳步推进
执行情况: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广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提升教研实效。
主要成效:
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艺体比赛中获奖数量和层次显著提高。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课程结构更加优化,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四)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执行情况:
实施“师德铸魂”工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加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通过“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外出培训等形式促进成长。优化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
主要成效:
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如: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9.4%,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由18人增加至27人)。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2024-2025学年度,我校6名教师获市级表彰,60名教师获县级表彰,188人次教师在各级比赛中获奖。教科研氛围浓厚,本学年,我校教师执教县级及以上公开课57节,1项县级课题立项,1项市级课题结题,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增强。
(五) 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发展
执行情况:
凝练和弘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精神内核。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布局,提升文化品位。丰富精神文化活动,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品牌活动。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完善学校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主要成效:
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化氛围浓郁,育人功能凸显。师生对校园文化认同感强,凝聚力提升。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为展示师生风采、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学校文化特色初步形成。
(六) 硬件条件与内部管理持续改善
执行情况:
按规划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项目。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升智慧校园水平。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主要成效:
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管理更加规范、科学、高效,服务育人意识增强。校园安全稳定,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
1.部分领域发展不均衡: 如,课程体系中的研究型课程深度、特色课程的精品化程度有待加强;艺体、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尚需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2.教师梯队建设需持续发力:高水平领军型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仍需加大力度;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存在。
3.教育评价改革深化不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结果运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仍需持续探索。
4.资源保障压力: 随着发展需求提升,在优质教育资源(师资、设施、经费等)的持续投入上面临一定压力。
5.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度不足: 家庭教育指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有待提升,社会资源整合利用的渠道可以更畅通。
新的学年,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定当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