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高青双语学校劳动课程实施方案
索引号: 11370322004432986Y/2022-5251500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7-12 发布机构: 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高青双语学校劳动课程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2-07-12
  • 字号:
  • |
  • 打印

一、劳动教育课程研发的背景  

“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如果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影响的是教育的多元性,损害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劳动教育就是人的本源。为了在办学过程中探索教育回归人,回归儿童,回归教育的本源,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以劳立德、以劳促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学校实施劳动教育。

二、劳动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所以未来教育的特征就是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什么是劳动教育?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那就是“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这就启迪我们,劳动教育既是“关于劳动”的教育,又是“通过劳动”的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什么是新劳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份文件的出台,意味着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考进入了更深刻的层面,劳动教育终于重回人们的视野。

新劳动教育究竟“新”在何处?我们认为,最大的不同就是课程化。与无目的、无过程、无评价的传统劳动教育相比,新劳动教育重视个体在劳动过程中获得的自我存在价值,并以专业的课程架构和校本教材研发为落地路径,注重与常规学科之间的破壁融合,强调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正是由于我们的教育已经偏离生活太久,我们的孩子才出现诸如高分低能,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种种问题。新劳动教育是让教育回归生活的不二之路。

二、劳动教育的课程架构

新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形态;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突破传统劳动教育的局限,让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真实问题,在实践中创新,学会合作分享;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从工具性到存在性的转型;在实践形式上,从单一走向多元、整合。

明确了新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明确了今天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路。松滋实小决定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对新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化架构。

从回归自然的视角切入,以尊重兴趣、基于经验、联系生活、多元选择、着眼发展为理念,一是基于“开心农场”平台和家校资源,开发农事劳作和劳动创意课程以及家校联动与融合快乐生活课程;二是创新亲近自然的学习方式,让儿童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课题研究式、项目整合式、主题探究式、综合展示式学习;三是以制度规约和多元评价搭建支持系统;通过跨学科的项目整合学习、基于年段的主题学习、基于社团的课题研究式学习、基于社会公益的综合展示式学习,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生产、生态中体验、学习、实践,实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转型。

劳动教育课程群以尊重兴趣、基于经验、联系生活、多元选择、着眼发展为理念,开发农事劳作课程、劳动创意课程和快乐生活课程三个课程群。

 

 

 

 

从结构上看,每一个课程群由若干具体子课程组成,并以若干项目组块的形式予以实施。

课程群涉及人文、科学、艺术、语言、道德五大领域。

农事劳作课程群,可下设开心农事”“田野放歌”“快乐种植”“爱心分享等子课程模块,在子课程模块之下可开发节气课程等多项课程。 

 
   

 

 

 

 

 

 

 

 

 

 

劳动创意课程群可包括小小农科院”“当代小农夫”“智慧小鲁班等子课程。

快乐生活课程群可开发生活整理”“开学活动”“成长30”“志愿服务等子课程。

丰富、多元、体系化的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达成育人目标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有力的依托。

四、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农事劳作课程,2021年春,可围绕“田野放歌”子课程模块,推进开展节假日系列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全息设计、全人聚焦、全程关注、全员参与,实现学以成己、教以成人。继续实施“探春”“嬉夏”“品秋”和“暖冬”四季课程群落,通过创设更多“发现自己”“成为自己”“突破自己”的舞台,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劳动创意课程,2021年春,可继续做好以“绿植扮靓校园”为抓手的项目式学习,通过扮靓班级、扮靓厕所、扮靓校园、扮靓办公室层层推动,变工作为育人资源,变常规为工作品牌,让学校拥有丰富的颜色,逐渐形成劳动自治、劳动逸美、劳动焕新的劳动文化。

快乐生活课程,2021年春,可设置零作业家务劳动日,围绕“成长30事”,开展系列活动。

五、新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方式

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的核心在于以项目或项目组块的方式推进,打破课程界限。

 

1.跨学科的项目整合学习

开心农事模块的学习以跨学科的项目整合学习为主,包括二十四节气、农场小作家、田园古韵等。

二十四节气课程通过开心农场与农历节气结合,让孩子经历学科整合的项目学习,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倾听自然声音,绘写自然笔记,参加与街道联办的节气风俗活动,亲近传统文化,感知节气之美。

农场小作家则是基于开心农场的习作项目,为儿童搭建了一个观察发现、实践锻炼、总结提炼、分享交流的习作载体,激发儿童视角的文字表达,引导儿童以快乐、积极的心态去参与劳动、关注生活,产生体验、迁移感受,培养想象力,提高习作水平。

田园古韵是具有人文特色和文化创意的整合项目,它将劳作与别具风味的小古文吟诵和创作结合,通过传授历史人物、史实、风俗、典故等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知礼、明理,丰富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自信与热爱。

2.基于年段的主题学习

围绕快乐种植模块,可安排每一个年级都有种植主题,按主题开展劳动学习。这样的学习主题明确、知行合一,把走向自然、回归生活、感悟人生融为一体。

比如花生种植是基于开心农场的主题式学习项目。在项目中,学生自选花生种,并亲历播种、长叶、开花和结果的劳作过程,感受劳动之美。

种桑养蚕项目的学习流程包括桑苗选取、扦插、管理、桑叶采摘和养蚕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今年春绿化中,特意种植了两棵桑树。

朵朵葵花向阳开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向日葵名称由来、生长环境、向阳之谜等相关知识,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向日葵种植活动,围绕播种、移植、养护、加工等开展小课题研究,从中获得最直接的感知和技能。

此外,还可以开展油菜花开金灿灿豆蔻年华等主题活动,让每一个孩子亲历播种、开花、结果等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感受生命的成长历程。

3.基于社团的课题研究式学习

小小农博士。以小小农科院为主的劳动创意模块,可设计小小农博士”“探秘土壤”“农具博物馆。这些学习活动最大的特点是研究性强。学生们组成社团,确定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活动。不但丰富了学习方式,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意识。

其中小小农博士主要围绕各年段种植蔬菜活动设计出若干探究性学习项目和小课题,让学生在小课题研究中学着探究,成为农场探秘的博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探秘土壤以土壤、植物的研究为切入点,在种植活动开展之前,组织学生到开心农场采集土壤样本开展调查研究,并在老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土壤的pH值、有机质、水分、光照、气温等指标进行化验或测量,学做土壤分析师。

“理财小能手”,以学生为主体,重体验、重合作、重研究,通过合理策划和有效实践,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活动中渗透财商教育,比如结合社会机构开设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银行体验活动、了解股市行情及风险、儿童自我理财管理等。同时,在数学学习中寻找渗透财商教育的契机,将财商教育与数学学科课程融合。

农具博物馆,可引导学生分析研究不同农具的用途,加深对我国悠久农耕历史和丰厚农耕文化的了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基于社会公益的综合展示式学习

开展劳动教育,要怀着一个朴素的目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爱心义卖、垃圾分类和志愿者服务等课程就重在通过参与、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价值观。

 

爱心义卖。收获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写倡议书,开展义卖活动。通过合作完成割菜、清理、销售、理财等工作,义卖收入存入基金,用于公益爱心捐助。让学生从中感悟劳动创造一切、财富源于劳动的价值观,养成劳动从我开始的社会自觉。

垃圾分类。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和公共场所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劝导村民、同伴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再生垃圾,既变废为宝又清洁环境,学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用自己的劳动可以创造美丽乡村,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环境变化。

志愿服务。由班级成立中队,到车站、公园等场所开展志愿者服务,或清洁环境,或劝导行人自觉遵守交规,用力所能及的劳动奉献社会、服务社会、感恩社会。

家务劳动日。规定每周四,为零作业日。按照年龄特点,出台家务清单30条,进行家务劳动。

此外,学校可在智慧小鲁班课程模块中开设小小匠作坊项目,开展创意学习;在快乐生活课程中开设亲子劳作果实分享项目,传递劳动祝福与希望;在成长30事课程模块中开展猎奇类学习、十周岁成长礼等活动,丰富新劳动教育学习方式。

5.基于生命成长的生活学习

可设置晒秋迎新、生活整理和学会自立等活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活动体验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促进学校教育生活化。

晒秋迎新。每逢开学,学校通过举办种子瓶设计、亲子开垦播种、向日葵赠送、晒农场丰收果实等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温暖而喜庆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自然和劳动的伟大,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生活整理。根据定标准、严要求、分层次的要求,让学生从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开始,逐步延伸到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从“物品”的整理逐步向“事情”的整理,乃至“思路”的整理发展,逐步养成“勤整理”“会整理”和“善整理”的生活化技能。

学会自立。主办亲子包饺子、裹粽子,合作搭帐篷等活动,通过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唤醒孩子自主、自立、自我服务的意识,帮助他们拥有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六、强化制度规约,促进落地实施。

1.以制度规约和多元评价搭建支持系统:

校园节日、班级承包制和最美农场、小小农博士评选是支持系统,保障新劳动教育的有序推进。

2.以制度规约推进新劳动教育的实施:

后山“开心农场”实行承包责任制,分片划出责任区,分到各班管理,四季轮种农作物。全体学生互相协作,在共同承担劳动职责、共同分享劳动果实中体现劳动的价值,体会劳动的伟大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以校园节日支持新劳动教育的推进:

 

“收获节”是蔬菜成熟时节举行的校园节日活动,是各年级劳动成果的大展示,它结合义卖,所得款项直接捐赠结对学校。

 

“农事运动会”是收获节举办的运动会,学生、家长均可参加。包括推独轮车比赛、农事知识比赛等项目,将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知识与技能比武等融为一体,感受劳动的价值与丰收的快乐,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强化社会责任。

 

4.以评价助推新劳动教育的实施:

 

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劳动成果与技能的机会,定期开展“最美农场”评选。评选标准包括农场里的知识、作物、布置等,将学生引入农耕文化和农业知识的探究中,评选出蔬菜、农具、农事等各类“小小农博士”和“劳动小能手”。评选出的“农博士”“小能手”还会带领同学参加“开心农场”的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新劳动教育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