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专家解读 | 《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 ||
---|---|---|---|
索引号: | 11370322004222241N/2024-5492308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9-30 | 发布机构: | 高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专家姓名:孔凡葛
单 位:山东鲁供青苑农业服务有限公司
职 务:总经理
简 介:大专学历,2006年入伍,2011年12月退出现役。2012年—2019年在泗水县杨柳为农服务中心工作,担任农机作业手、种植管理经理、地区经理等职务。2020年至今任山东鲁供青苑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担任业务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
一、如何理解供销社高质量发展
供销社高质量发展的含义是指供销社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要体现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要求供销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下,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高治理能力和为农服务能力。
具体来说,供销社高质量发展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变革:供销社需要通过组织变革来推进高质量发展,这包括联结农民利益、整合乡村资源、优化治理结构和提升服务能力。
2.治理效率:提升联合社的治理效率,实现高效运转,需要加强各级供销合作社自身建设,理顺组织关系,优化运行流程。
3.创新活力: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业务升级,通过党建引领,加强与农业、农村相关部门的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4.服务质量和农民获得感: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农民获得感,通过教育培训和业务实践,提升员工的服务技能和职业素养。
5.行业意识和系统协作:强化行业意识和系统协作,形成整体合力,营造开放包容、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通过这些措施,供销社可以更好地服务“三农”,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供销社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和贡献
供销社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和贡献:
(一)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和贡献
1、保障农资供应。
稳定农资市场价格。供销社通过大规模采购和统一调配农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农资价格的波动。例如,在化肥市场供应紧张时,供销社可以利用其仓储和供应体系,按照合理价格向农民出售化肥,避免因价格暴涨而增加农民生产成本。
确保农资质量。供销社有较为严格的农资采购标准和质量监管体系,能够为农民提供质量可靠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促进农业技术推广。
搭建农业技术传播平台。供销社的基层网点遍布农村,可以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前沿阵地。它能够与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将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直接传递给农民。例如,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田间示范等方式,让农民更快地掌握新技术。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供销社在农业生产服务过程中,鼓励农民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推广机械化耕种、智能化灌溉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转型。
(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贡献。
1、带动农村产业发展。
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供销社可以通过投资或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当地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例如,将新鲜水果加工成果酱、果干,将粮食加工成特色食品等,不仅延长了农产品的产业链,还能带动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供销社构建的农村商业网络,改善了农村的购物环境,促进了农村商品的流通。它能够将农村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同时把城市的工业产品引入农村,活跃农村经济。
2、增加农村就业机会。
直接就业方面,供销社在农村的网点建设、物流配送、农产品加工等业务需要雇佣当地农民,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间接就业方面,供销社带动的农村产业发展会催生一系列相关产业,如包装、运输、餐饮等,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农村就业压力。
(三)对农民生活的意义和贡献。
1、满足日常消费需求。供销社销售的商品涵盖了农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活用品到食品等,为农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商品选择,且供销社的商品价格相对较为稳定。
2、提升农民经济收益。通过发展农村电商等业务,供销社帮助农民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农民可以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更广泛的市场,减少中间环节的利润截留,从而提高收入。
3、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供销社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等金融产品,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使农民能够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收益。
(四)对社会稳定的意义和贡献。
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供销社在农资供应、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稳定的农业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供销社通过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供销社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桥梁,一方面将城市的资源引入农村,如资金、技术、人才等;另一方面将农村的资源推向城市,如农产品、农村劳动力等。这种双向的资源流动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供销合作社未来可以有那些作为
(一)服务 “三农” 领域
1、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持续构建和完善 “1+5+n”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提供传统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还开展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培训等多元化服务,推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例如,通过建设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为农民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托管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广智慧农业应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智能化的服务,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2、保障农资供应:
建立健全农资保供工作机制,优化完善 “三级” 化肥储备体系,确保在重要农时能够及时、充足地供应农资。加强与农资生产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货源渠道,保障农资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推动农资企业从单纯的经销商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提供农资配送、技术指导、田间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帮助农民科学使用农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
3、助力农产品流通:
深入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农产品市场、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资和日用消费品下行、农产品上行融合发展。例如,通过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设施等,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附加值。
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如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对接会等,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发展农产品电商,推进放心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
4、农村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方面:
积极开展“绿色农资”行动,推广使用绿色、环保、高效的农资产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资。
加大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利用力度,建立完善的回收网络和处理体系,提高回收利用率,有效防治农业 “白色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5、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统筹整合系统内外资源,打造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三级为农服务中心,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全国总社 “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基层社示范社提质增效,加强对基层社的改造和升级,完善基层社的经营服务设施和功能。
加大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力度,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生产生活服务,如提供金融、保险、快递、信息咨询等服务。
6、产业融合与发展方面:
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和网络优势,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农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加强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通过联合、合作、参股等方式,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例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合作,开展联合生产、联合销售等活动。
7、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发展方面:
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业务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8、联合合作与区域协同发展方面:
加强与其他地区供销合作社的联合合作,共同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网、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网、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拓展农产品进出口业务,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农业的国际化发展。例如,组织农产品企业参加国际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等活动,加强与国外农产品企业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