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青县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 (2021-2035年)》政策解读 | ||
---|---|---|---|
索引号: | 113703224932139946/2024-5492319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11-21 | 发布机构: | 高青县水利局 |
一、编制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安全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水资源已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时就保障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强化水资源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对水资源综合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谋划,组织专门力量编制全省水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和节水综合规划,山东省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纳入了省政府确定的32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2016年9月12日,《山东省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由省政府正式批复实施,省政府在《关于同意山东省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的批复》(鲁政字〔2016〕203号)中明确提出,市、县级政府对本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负总责,要加强组织领导,依据《规划》编制区域内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目标,明确具体工程、布局和时序安排等,促进《规划》落地生效。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依法管水、科学治水、综合用水,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不断提高,聚力实现“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对水资源供给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更广泛要求。2023年,市政府在《关于组织实施<淄博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淄政办字〔2023〕47号)中明确提出,《规划》是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内水资源节约、保护、利用、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管水、科学治水、综合用水的重要依据。各区县政府(含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要对本辖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负总责,依据《规划》内容,并结合各自实际编制本辖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科学布局和实施各类水利重点项目。
近年来,我县严格贯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节约、利用、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调配保障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等显著提升,水资源对经济社会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全县2010~2020年多年平均供水量20084万m3,其中地表水1392万m3、引黄引江水7801万m3、地下水10006万m3、其它水源885万m3;全县2010~2020年多年平均用水量为20084万m³;多年平均农业用水10004万m3,呈下降趋势,但受降水丰枯影响有所波动。工业用水多年平均7318万m3,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生活用水量呈增加趋势。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既面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自然客观因素,也面临着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高青县中长期水资源配置问题,指导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布局与调配体系,提高县域水资源保障能力,根据淄博市“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用足用好引黄引江客水,强力推进使用再生水,科学利用地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积极利用雨洪水”的原则,与高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高青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青县“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及其他各类水专项规划等相衔接,结合我县实际,县水利局牵头组织编制了《高青县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决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正)
2.《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
3.《山东省水资源条例》(2017年修订)
4.《山东省节约用水办法》 (2018年)
5.《淄博市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2018年修正)
6.《淄博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办法》 (2018年,淄博市政府92号令)
7.《淄博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6 年)
8.《淄博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2020年)
9.《淄博市污水工程及再生水工程专项规划》(2019年)
10. 其他有关法规、规章、规范以及相关专业规划资料等。
三、出台目的
编制《高青县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导全县建立节约优先、保护有效、配置优化、开发合理、利用高效、管理科学的水资源支撑保障体系,努力在提高资源保障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上有新突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规划》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为约束,通过水资源中长期供需形势预测分析,统一配置和管理各类水源,统筹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力争通过5至15年的努力,缓解高青县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布局不协调的瓶颈制约;改善地下水超采局面,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用水效率,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规划》实施后,高青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污染防治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将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体系、保护体系、开发利用体系、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共促进的大格局基本形成。
四、主要内容
《规划》共九章,对我县水资源现状、主要特点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对全县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和测算,明确了主要任务和重点实施工程。
(一)规划思路和目标
《规划》按照“节水优先、科学开源,空间均衡、统筹兼顾 ,优水优用、高效利用”的水资源配置原则,将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农业增产、工业增效、服务业增收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引黄水、非常规水等各类水源,用足用好引黄客水,压减开采地下水,合理利用地表水,促进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水资源问题,逐步构建“主客并举、水源联调、充分备用”的水资源调配格局,以有限的水资源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规划》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六大赋能行动”和“八个聚焦聚力”工作要求,强化水资源配置与重大生产力项目布局的衔接平衡,以2020年为基准年,面向2025年,展望2035年。通过全县水资源中长期供需形势预测分析,摸清“有多少水,需多少水,缺多少水”底数,统一配置和管理各类水源,统筹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力争经过5至15年,缓解高青县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布局不协调的瓶颈制约;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基本实现地下水动态采补平衡;加快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用水效率,推动建立节约优先、保护有效、配置优化、开发合理、利用高效、管理科学的水资源支撑保障体系。
到2025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21980万m³以内,其中非常规水最低利用量为1180万m³,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32%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4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2%,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城乡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55%;到2035年,人水关系更和谐,节水意识深入人心,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规划重点任务
按照“节水优先,量水而行。用足用好引黄引江客水,强力推进再生水,合理利用地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积极利用雨洪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总策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节约用水和供水保障,统筹考虑本地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等各类水源,努力破解水资源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构建“节约高效、多源互补、充分保障"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逐步构建以引黄南干渠、南水北调东线二期穿高青工程为输水通道,以支脉河、北支新河等骨干河道生态廊道为活水脉络,以大芦湖水库等水源工程为水源支撑,现有机井为水源保障的“主客并举、多源联调、充分备用"的水资源调配格局,增强水资源结构互连性和功能互济性,基本实现水资源保障格局与经济社会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格局的协调统一。重点规划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配置等领域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
1.高质量建设节水型社会。进一步完善落实节约用水政策法规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加强节约用水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提升工业节水能力,积极推广节水器具,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建设与改 造,加强再生水利用,创建一批节水典型。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工业节水工程、生活节水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节约用水能力建设工程。其中,农业节水工程方面包括新建用水计量设备、闸门控制站点、水位监测点、视频监控站点、灌溉水质检测点提高刘春家和马扎子灌区灌溉保证率,提升改造黄河流域农田水利,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田间工程节水改造等内容。工业节水工程方面包括推广中水回用等循环利用技术,提高企业节水管理能力和废水资源化利用率,开展高耗水行业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等内容。生活节水工程方面包括施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加快节水器具普及工程等内容。再生水利用工程方面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等内容。节约用水能力建设工程包括实施高青县引黄灌区农业节水灌溉信息化建设等内容。到2025年,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3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42,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55%,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2.加强水资源保护。系统实施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等工程,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加强水源地水量调度管理,实施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提高水量水质监测预警能力,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方面包括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污水水质提升工程、推进水环境系统治理等内容。地下水及超采区治理规划方面包括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加强地下水位动态监测和预警管理、全面完成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任务以及封停超采区地下水取水井、水源置换、水资源节约利用等内容。饮用水源地保护包括提高水源地保护综合治理能力、加强水源地水量调度管理、完善水源地封闭管理制度、完善水源地水质和监控能力等内容,全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河生态承载力,打造天高水清生态高地。
3.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配置。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对全县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优先利用客水,合理开发当地地表水,充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 满足各行各业基本用水需求。研究谋划特殊干旱年、连续干旱年供水对策和供用水计划,完善供水设施,提高抗旱能力。特殊干旱年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启用县城及周边具备联网条件的封存深井作为备用水源地供水,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其次保证重要工业用水,适当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加强水文预报,实现水库动态汛限水位调度,充分利用再生水。到2025年、2035年,用水总量分别控制在2.198亿立方米、2.3055亿立方米以内。
4.完善水资源配置网络体系。按照 “节约高效、多源互补、充分保障”的思路,策划城乡供水保障、水系互联互通、农村水利保障、防洪提升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现代水网。实施大芦湖水库提升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提升工程、黄济淄供水升级改造工程。推进重点引调水工程配套设施建设,论证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规划线路穿越高青布置方案。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成马扎子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马扎子闸改造工程。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打造黄河流域节水高效综合利用示范区。完善河道综合治理,实施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县区内其他重要河道治理工程、骨干水系人工湿地建设项目,推动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客水实现“主客并举、多源联调、充分备用"的水资源调配格局。
(三)保障措施
鉴于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且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多方面,《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突出规划引领、完善投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加强宣传引导五个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明确主体责任,落实行业职责,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建立水资源管理长效机制,稳健有序推动 《规划》落地落实。
五、主要变化
1.水资源量有所变化:主要是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的技术方法与以前相比增加了不透水面积、咸水区有所变化,导致水资源量较二次评价有所减少。
2.之前规划是以水资源总量做为可供水量上限进行供需平衡分析与综合配置的,此次是以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上限进行的供需平衡分析与规划配置的,可供水量较之前有所减少。
3.本次规划通透考虑的主要内容是在充分考虑了高青县水资源管理现状,充分考虑先进的节水技术和水资源管理要求的前提下进行供需水平衡分析及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符合高青县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