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健康科普】肌肉骨骼疾患早预防,劳动条件改善是关键 | ||
---|---|---|---|
索引号: | 11370322MB28608487/2025-5515922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5-04-29 | 发布机构: | 高青县卫生健康局 |
在生产活动中,肌肉骨骼疾患已成为影响劳动者健康与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长期重复的手部操作、不良的身体姿势、过重的体力负荷等,正悄然侵蚀着劳动者的身体。在2025年开始实施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把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作为一个新的大类公布。
一、肌肉骨骼疾患:潜伏在工作中的“健康危机”
肌肉骨骼疾患涵盖了从颈部、肩部、腰部到四肢的一系列疾病,常见的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腱鞘炎等。这些疾病往往具有渐进性、隐匿性的特点,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疼痛、酸胀,但随着时间推移,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
在电子装配车间,工人们每天需重复上千次的手部精细操作,手腕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引发腱鞘炎;办公室白领长期伏案工作,颈部、腰部肌肉持续处于拉伸状态,颈椎与腰椎疾病成为“标配”;建筑工人、物流搬运工等重体力劳动者,因长期负重、弯腰、扭转身体,腰部损伤、关节磨损问题频发。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球约15%的劳动者遭受过肌肉骨骼疾患的困扰,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劳动条件:肌肉骨骼疾患的“幕后推手”
劳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劳动者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概率。不合理的工作设备与工具设计,是导致不良工作姿势的重要原因。例如,办公桌椅高度不匹配,会迫使员工长期弯腰、低头,增加颈椎与腰椎压力;工厂流水线操作台过高或过低,会使工人在操作时不得不扭曲身体,造成肩部、腰部劳损。
此外,高强度、长时间的重复性劳动,缺乏必要的工间休息与轮换机制,也让劳动者的肌肉骨骼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同时,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振动、寒冷等,同样会加重肌肉骨骼负担。例如,长期使用振动工具的机械工人,易患上振动病,导致手部肌肉萎缩、关节变形。
三、改善劳动条件:筑牢预防肌肉骨骼疾患的防线
(一)优化工作设备与工具设计
引入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备与工具,是改善劳动条件的核心举措。在办公场景中,可配备可调节高度的桌椅、符合手腕自然弧度的键盘鼠标,以及支撑腰部的靠垫,帮助员工保持正确坐姿;在工厂车间,根据工人身高与操作习惯,调整操作台、流水线的高度与角度,设计省力的工具手柄,减少身体扭转与用力;对于需要长时间站立作业的岗位,铺设防疲劳地垫,缓解腿部肌肉压力。
(二)合理安排工作强度与时间
企业应制定科学的工作制度,避免劳动者过度劳累。根据工作性质与强度,合理设置工间休息时间,鼓励员工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放松肌肉。同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员工在不同工作任务间切换,避免身体局部长期承受压力。例如,电子装配车间可每两小时安排10分钟工间操,组织员工活动颈部、手腕;物流企业可将搬运、分拣等不同工作任务进行轮换,减轻身体单一部位的负荷。
(三)改善工作环境物理条件
针对振动、寒冷等不利物理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为使用振动工具的工人配备减振手套,降低振动对身体的影响;在寒冷环境作业的岗位,提供保暖服装、加热设备,保持工作环境温度适宜。此外,通过安装通风设备、调节照明亮度等方式,改善整体工作环境,减少因环境不适引发的身体疲劳与不适。
(四)加强员工培训与健康管理
企业需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其对肌肉骨骼疾患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工作姿势与操作方法。同时,建立完善的健康监测机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肌肉骨骼专项体检,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此外,鼓励员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与肌肉耐力。
肌肉骨骼疾患的预防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改善劳动条件则是其中的关键突破口。只有从根源上优化劳动环境、合理安排工作强度、提升劳动者健康意识,才能有效降低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风险,让劳动者远离病痛困扰,以健康的体魄投入工作与生活,实现职业健康与个人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