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卫生健康局
标题: 高青县黑里寨中心卫生院公卫措施
索引号: 11370322MB28608487/2022-5268529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9-24 发布机构: 高青县卫生健康局

高青县黑里寨中心卫生院公卫措施

发布日期:2022-09-24
  • 字号:
  • |
  • 打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

1、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济南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2、本预案所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在医院发现或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危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医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预防、诊断救治、消毒隔离、报告、宣传等工作的指挥协调。

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家组,负责疾病诊断救治指导工作。

(一)医院办公室、总值班职责

负责协调全院应急工作相关事宜,处理医院非办公时间的突发公共事件,及时接受、传达上级行政部门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通知, 负责启动绿色通道。

(二)医务科职责:

1、负责组织救灾、中毒、各类传染病和放射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医疗救治工作。

2、负责全院范围内应急事件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通报,组织对报告的应急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

3、负责组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调配各专业医疗人员。

4、定期对医疗队成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队伍整体应急处置能力。

5、负责汇总年度医院应急工作预算,拟定医院物资储备、装备与设备的管理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

6、根据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和上级指示选派医疗队,负责院内应急人员调配、管理。

7、负责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为紧急事件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8、负责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应急队队员联络,并保持畅通。

(三)护理部职责

1、负责组织应急事件医疗救治中护理人员的调配。

2、负责护理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消毒隔离技术及护理安全工作。

3、配合医务部组织的应急队伍演练,加强医护配合。

(四)门诊办职责

协助组织应急事件的医疗救治,负责门诊区的布局、工作流程、人员安排。

(五)感染性疾病科职责

1、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进一步建立健全传染病预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

2、负责指导、监督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物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六)影像科、检验科职责

负责进行辅助检查,及时出具检查结果,以协助临床诊断。

(七)中西药科、总务科、设备科职责

负责所需药品、物品和器械、防护物品的储备。

三、灾害脆弱性分析制度

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医院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排序,明确应对的重点。有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医院的承受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加强医院应急管理的措施。定期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对应对的重点进行调整,对相应预案进行修订,并开展再培训与教育。

(一)列出可能会发生在医院的潜在灾害事件清单,其中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技术事故人为事件和自然灾害事件等。

(二)对不同事件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

1.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不同事件的危害性。

3.对不同事件的应急准各程度。

(三)对上述三项评估项目实行量化评分,评分标准按严重程度由高至低按数字顺序显示,具体标准如下: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分-2分-1分-0分

2.事件发生的危害性:5分-4分-3分-2分-1分

3.对事件的应急准备程度:3分-2分-1分

(四)以上项目的得分相乘计算总分,按由高至低顺序排列,结果显示医院最应重视,最应集中资源进行应急处理的一系列事件。

四、发现报告机制

1、有下列情况之一后,应当在2小时内通过电话上报或网络直报区疾控中心或国家有关部门。

⑴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⑵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⑶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⑷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2、报告程序(附后)

3、任何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五、应急处理

1、对就诊患者应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治患者;首诊医生在按报告程序立即报告的同时,应立即对患者进行救治;对需要医疗观察的,立即收入观察室,并做好隔离防护和会诊;对需要转运至指定医疗机构诊治的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按照规定安排专用车辆运送。

2、医护人员和就诊患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场所、物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严格卫生消毒处理。

六、责任追究机制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2、未按规定履行报告、监测职责,隐瞒、漏报或者谎报的;

3、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4、拒绝接诊患者的;

5、未按规定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要的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储备的;

6、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调度的。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总体应急预案

 

为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及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及医院医疗工作秩序,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中国医院管理制度》以及《山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相关文件、条例,结合我院具体实际,制定我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总体应急预案。

第一节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Ⅳ级(一般):一次事件伤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亡和危重病例超l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III级(较大):一次事件伤亡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II级(重大):一次事件伤亡50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I级(特别重大):一次事件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第二节 医院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承担的任务和应发挥的功能

我院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承担的任务和应发挥的功能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综合全局,合理统筹,组建队伍,完善设置,依法管理,规范流程,强化训练,平战结合,科学救治,有效应急。

第三节  组织结构

为加强应急工作的统一指挥和领导,提高应急工作的效率,医院成立应急办公室。选在医院办公室,电话6765546,夜间及及节假日由总值班统一安排。医院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专家组、应急救援小分队。各应急专项预案的组织结构除特别注明以外,其组织结构和本总体预案相同。

一、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一)人员组成

组  长:书记、院长

副组长:副书记、副院长

成  员:党办、院办、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感染办、药学部、器械科、保卫科、总务科、财务科、人事信息科等部门负责人。

(二)职责

l、组织和领导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使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接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后,组织有关人员,迅速投入抢救工作,调配必要的抢救药品、物品、设备、车辆等资源。

2、教育员工学习各类应急预案和安全知识,提高员工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积极参与应急处理。

3、定期评估各类应急预案,宣传上级机构的指令,并制定应急防范措施。

4、收集、分析院内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并制定和实施改进计划。

常设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办),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医院平时应急医疗救治的各项准备,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具体执行和落实院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及时办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负责本院应急救治全过程的信息收集和统计汇总工作,全面掌握院内应急救治进展情况,按时向院领导小组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提出需要上级专家组及专业技术的帮助,特殊药品及专门设备的支援,分流部分患者或向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转送部分危重患者等请求。撰写应急救援评估报告和总结。

二、应急救援专家组

(一)人员组成

组长:分管副院长

成员:呼吸专业、创伤专业(外科、内科等)等专家组成。

(二)职责:

1、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应急救治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2、向领导小组提供医疗应急救援技术建议与咨询;负责全院危重症患者会诊、抢救,积极收集各种信息,制订切实可行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救治方案。

3、审查院医疗应急救援预案,协助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做好决策与指挥。

4、指导并参与应急卫生防护与医疗救援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5、参与医疗应急救援后的评价总结与奖惩工作。

6、完成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应急救援小分队

成立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小分队。

(一)人员组成

队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

成员:选派专业技术骨干任成员,3名医疗骨干,3名护理骨干,1药、技人员,常设司机1名。

(二)职责:

1、在医疗卫生应急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具体抢救工作落实。并及时汇总救治情况,向院领导小组汇报,供领导决策参考。

2、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工作,认真实施专家组制定的救治方案,并及时向专家组反馈救治情况。

3、抢救人员,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及时、认真、敏捷地进行救治。

4、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详细记录。

5、负责与患者家属及(或)单位的联系。

6、抢救完毕,除做好抢救记录外,还要做好登记和汇报工作。

7、平时加强学习训练,熟练掌握各项抢救规程和技术。

8、参与院内医疗救治的评估与总结。

9、完成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应急响应人员

医院全体职工均是医院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人员。任何人接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命令后,要求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分秒必争,赶赴现场,服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

第四节 院内、外和医院各部门科室间的应急协调制度

为提高医院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损害,制定院内、外和医院各部门科室之间的应急协调机制,应急工作的的具体责任与任务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科室,各职能部门、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具体职责的履行。

一、根据卫生应急需要,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负责总体协调、指挥、决策,组织医疗救护,协调抢救设备、药品、救护人员的调配,紧急情况下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请求支援。

二、党办、院办负责对外协调、宣传、信息发布及思想政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

三、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负责意外伤亡事件抢救的组织实施、转诊,对危重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手术;负责全院参加应急的医护人员调配及医疗、护理质量管理。

四、门诊办、院感办负责疫情上报,院感防控;全院公共场所、各科的常规消毒及发现传染病后的特殊消毒及终末消毒,重点是发热诊区、放射科和检验科;加强员工保健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五、总务科、保卫科、药学部、器械科、工会负责后勤保障,提供各种后勤物质及防护用品的供应;工作人员的饮食、休息;院内安全保卫工作,在应急工作的过程中保障医院的工作秩序,保障工作人员及医院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各种急救所需的医疗器械及急救药品的供应;各种捐献物资的管理及一线工作人员家属的生活帮助、慰问。

六、各职能部门、科室应急工作的的具体责任与任务

(一)、医院办公室职责

1、协助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2、保证医院总值班工作制度落实。

(二)党委办公室职责:

1、负责宣传、接待媒体,由医院指定人员对外通报或接受采访。

2、协助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对医务人员家属的解释与安抚工作,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三)医务科职责:

1、负责组织落实医疗救治工作。

2、负责对报告的应急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

3、负责组建应急救援专家组和应急救援小分队,调配各专业医疗人员。

4、定期对医疗队成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队伍整体应急处置能力。

5、负责拟定医院物资储备、装备与设备的管理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

6、根据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和上级指示选派医疗队,负责院内应急人员调配、管理。

7、负责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为紧急事件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8、负责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应急队队员联络,并保持畅通。

(四)护理部职责

l、负责组织应急事件医疗救治中护理人员的调配,紧急护理方案的实施。

2、负责护理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消毒隔离技术及护理安全工作。

3、配合应急办、医务处组织的应急队伍演练,加强医护配合。

(五)门诊办职责

1、协助组织应急事件的医疗救治,负责门诊区的布局、工作流程、人员安排。

2、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进一步建立健全传染病预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

(六)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职责

l、组织全院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训。

2、负责指导、监督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物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七)药学部职责

1、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负责药品、医疗器械的应急调运;

2、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疗用及消毒用药品的采购、储备、供应;

3、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

4、负责药物安全性监测;

5、提供其他药学技术服务。

(八)器械科职责

1、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负责应急物资的紧急调配,随抢救进程及时提供所需设备、物资;

2、保证急救物资的采购、储备、供应;  .

3、保证重点部门设备完好,随时可用;

4、随时进行抢救设备的现场维修。

(九)信息科职责

1、负责信息系统的维护,正常运行;

2、保证突发公共事件中信息的及时、准确上报。

(十)财务科职责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在主管院长的批准下,负责财务的应急支出,并做好支出记录。

(十一)总务科职责

1、总务部保障抢救所需的战略物资及必要的日用品的供给。

2、保证电力、热力、通风、水源的供应。

3、保证通信畅通,并具有随时增加通信的能力。

4、负责急救车辆的调运、应急物资、救援人员、伤员的运输和转运,保证运输车辆的完好。

5、保证临时设施的建设。

6、保证参与抢救人员的膳食供应。

(十二)保卫科职责

1、负责秩序维护,保障伤者和救援人员的治安安全。

2、遇有突发公共事件需划定隔离区时,保卫处及时提供人员,设立专人进行保安,阻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区,患者及可疑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救治区域。

3、遇有突发灾害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时,保卫部门必须及时对通讯等公共设施、医疗设备采取保护措施。

4、与公安部门保持联系,实施对嫌疑人的监控。

(十三)工会职责

l、负责各种捐献物资的管理;

2、负责一线工作人员家属的生活帮助、慰问等。

(十四)各临床科室职责

负责各类疾病患者的抢救与紧急分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抢救方案并分诊到相应科室,负责患者的抢救及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十五)医学影像、实验诊断中心、特检科职责

l、负责器械、物资的应急储备;

2、保障患者的各种应急检查、检验。

第五节 节假日及夜间突发公共事件工作制度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节、假日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医院节假日及夜间建立总值班工作制度,值班电话6765546,保证24小时值班电话畅通,节假日及夜间发生突发事件后,急诊科及有关科室及时向院总值班报告。

医院总值班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一、负责值班期间发生的各类重大医疗抢救工作的初步组织和协调工作。

二、及时向医务科、分管院长或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应急救援的接诊与初步处置情况。

三、在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下,参与值班期间应急医疗救治的组织与协调。

四、做好值班记录,认真交接班。

五、完成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六节  应急物资储备、供应与管理制度

一、应急物资由院专家组或抢救组根据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储备规定,结合本院实际研究、统计和提出申请。

二、经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讨论后审批。

三、由院相关职能部门统一采购后统一保管与储备。

四、应急物资、药品、器械储藏在专门地点,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补充更换。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任何个人不得接触和使用。

五、应急物资须经院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使用。管理人员根据使用情况及时向院应急领导小组申请补充,由院相关职能部门统一购买。

第七节  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及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启动、响应制度

一、任何部门、科室及个人对突发公共事件必须立即据实报告应急办或院总值班,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一)下列情况,需立即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现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和乙类传染病中SARS、AIDS、炭疽的患者、病源携带者以及疑似患者。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

4、发生或可能发现原因不明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人数)。

5、发生剧毒物品、放射源物品丢失。

6、接诊重大意外事故、知名人士、外籍及境外人员、保健对象、大型活动的特殊情况、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群体患者。

(二)报告内容包括:

1、病、伤人员数量。

2、病伤情况。

3、参与救治科室。

二、应急办或总值班接到信息(上级部门下达或院内报告),分析情况后迅速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事件分类、分级做出相应应急预案启动决定及响应等级并按照程序向上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报

告。

(一)报告内容包括:

l、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

2、病、伤人员数量及病、伤状况。

3、参与救治科室。

4、需要调用的人员、药品及设备。

(二)预案响应等级

一级响应:全院响应。

二级响应:急诊科和相关科室响应。

三级响应:急诊科响应。

(三)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预案要求开展救治工作,相应负责人可根据情况变化调整响应等级。

第八节 信息发布、新闻发言人制度

为及时有效地向公众公开群众关心的紧急特殊事件的基本情况及处理结果,制定医院信息发布及新闻发言人制度。

一、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发布与医疗救治相关的信息发布工作。医院新闻发言人一般由医院医疗副院长(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副组长)担当,如遇紧急特殊事件发生,可由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定或事件处理的主要负责人担当。发布前应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二、新闻发布会地点一般设在门诊楼4楼会议室,如遇紧急特殊事件发生可灵活安排。

三、医院新闻发布会所要发布的新闻稿应经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决议后确定定,其内容应及时、真实,做到表述准确,且不违反《保密条例》及国家的相关法令法规,会后应将新闻稿交应急办存档。

四、任何广播、电台和外界机构要求采访时,应向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由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指定人员接待、陪同新闻采访人员。采访应实事求是,遵守国家法律、医院的权利和规章制度。

五、参加医院新闻发布公的记者应遵守国家及的相关规章制度,会前应填写《采访申请表》并向应急办办提供身份证明材料及采访提纲和提问纲要。

六、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向外界散布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或单独与新闻单位联系。任何私自散布不负责任和未经证实的消息,医院保留追究其相关责任的权利。

第九节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制度

一、应急反应原则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根据我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分级响应的原则,做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同时,要遵循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要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升级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二、应急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突发公共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

(二)根据分级响应的原则,在相应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分析论证并批准后实施。

第十节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一、制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包括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与事故等)应急预案,并定期对全体职工进行系统的应急培训,开展针对性演练。

二、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保证应急反应期间内部的协调以及内部与外部的协调,完善紧急人员召集、物资器材调配程序以及休息日、夜间、节假日的应急对策体制。

三、建立并完善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的应急管理体制,根据功能、任务、规模,设定贮备食物、药品、物资的品种与数量。

四、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五、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定期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第十一节  培训、演练制度

一、从事应急医疗救援管理和急诊、传染、感染、呼吸、创伤、麻醉、院内感染、检验、药剂科等相关专业的临床、医技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必须参加应急救治培训与演练。

二、急救医师主要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应急预案;各项急救技术、各种急救设备及器材的使用、院前急救、CPR、常见急症抢救、外科急症抢救、急性中毒抢救、传染病防治、院内感染等。

三、急救医疗护理人员除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应急预案外,主要培训常用急救技术、常规护理技术、常用急救设备的使用、护理新技术及新项目等。

四、应急领导小组及应急办等卫生应急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应熟练掌握与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条例、预案,同时要学习掌握办公自动化、指挥系统应用、通讯知识、外语、普通话、各种急症知识及其自救、急救要点、社会学和心理学等。

五、全院工作人员要学习掌握急救和重点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

六、培训按每年的培训计划进行安排,做到时间、内容、授课人、培训对象四落实。

七、定期组织相关应急医疗救援的演练或演练评价,以提高战时的反应能力。

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本预案适用于在医院职工食堂就餐而发生的食品中毒事件。

一、成立突发食物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小组:

组  长:樊彬

成  员:付兆龙、卢建林、张磊、李宝收

二、应急流程:

(一)在职工食堂就餐者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现象(总人数超过5人以上)应立即报告医务科(节假日报告总值班)及分管院长。

(二)医务科负责通知救治组人员对食物中毒者采取紧急救治,明确诊断,必要时对共同进餐未发病者进行预防性用药。病情严重者及时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三)护理部负责护理应急人员参与急救,并协调抢救物品、器械到位。

(四)院感科报区疾控中心,协助进行相关检测,同时指导消毒隔离工作。

(五)保卫、总务科负责现场秩序,对相关用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保护现场,封存可疑中毒食物、原料。

(六)药品采购办负责相关急救药品供应。

(七)食堂负责人协助相关部门进行食品、食材取样及分析原因,停止销售并追回已售出的可疑中毒食物。

(八)停止食堂供餐,立即联系院外供餐企业提供临时供餐。

突发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

1、为了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规范突发性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预案。

2、本预案适用在我院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突发性传染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患者或死亡病例,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包括以下情况:

(1)、发生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及暴发疫情;

(2)、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死亡;

(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4)、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5)、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二、突发传染病应急管理组织及职责

(一)、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医院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医院分管领导

成  员: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门诊办、院办、保卫科、总务科等主要负责人。

(二)职责:负责对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置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重大决策。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1、感染科

负责传染病的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工作。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上报所在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传染病事件进行收集汇总、科学分析、综合评估,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预警。负责对疫情发生地的消毒隔离以及工作人员防护工作的监督指导。

2、医务科

负责组织专家对突发传染病的诊断、救治和会诊,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调查和采取的治疗控制措施提出建议。调配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

3、临床科室

负责病例(疫情)的诊断和报告,并开展临床救治。积极抢救危重病例,如不具备救治条件,及时将患者转送定点医院救治。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负责实验室监测样本的采集等工作,落实医院内的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三、报告

医务人员接诊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突发性传染病患者时要立即报告感染科,感染科核实后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方式向区卫生行政部门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的范围和标准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执行;报告的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受威胁人数、发患者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发病的可能原因、采取的应急措施、现状和趋势、报告人的联系电话等。

四、应急响应和终止

1、应急响应的原则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未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的地方,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

2、应急响应程序

(1)、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对患者、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疑似患者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书写的病例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例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感染科负责联络和组织相关部门对本院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置。书写的病例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例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3)、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要确保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针对不同的突发性传染病,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4)、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性传染病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特别重大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讨论证。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及流程

一、总则

1.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2.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医院感染暴发可分为某一综合症的暴发、某一系统疾病的暴发和某一病原体的暴发三种类型。

二、岗位职责及责任追究

层层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三级医院感染管理,院长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院长和各相关职能、业务科室负责人按职责分工承担直接责任和相关责任。重点落实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的医院感染管理责任。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法违规、疏于管理、造成医院感染严重后果的,要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事件的监测、报告、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及各部门协调调度工作,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治疗、检测样本的采集;患者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对相关人员采取医学隔离措施;对现场采取消毒隔离措施;组织对高危人群进行卫生应急体检,协助做好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提出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医疗救治措施建议。

三、预警和报告

1.根据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密切关注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发生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

2.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2)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卫生局报告,并同时向疾控中心报告

① 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②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③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卫生局报告,并同时向疾控中心报告

① 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②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的规定进行报告。

四、应急处置流程

1.查找感染源

视感染疾病的特点,可选择患者、接触者、医务人员和陪护人员的各种分泌物、血液、体液、排泄物和组织为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同时还应对有关环境和物品等采样。病原体分离困难时请上级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

对感染患者及相关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对感染患者、疑似患者、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感染途径。

3.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措施

(1)控制感染源。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切断感染途径。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必须采取有效正确的消毒处置,去除和杀灭病原体。

(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患者进行隔离和防护,甚至暂停接收新患者。

(4)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除上述措施外,全院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5)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尽快将调查处置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调查的得失。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队伍

有针对性地开展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相关技能及职业防护的专业培训,并定期组织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模拟演练,提高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2.应急物资储备

为保障应急工作进行,制定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物资的储备方案,并落实到位,应急储备物资包括医疗救护的药品及器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用品等。

注:组织及应急队伍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济南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济南市地震应急预案》等规定,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灾害等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疏散预案。

一、工作原则及适用范围

坚持“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反应迅速、安全有序”的工作原则。本预案适用于防范处置突发事件所有需要应急疏散的情形。

二、应急疏散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疏散工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应急状态下转为应急疏散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疏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疏散引导组、抢险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

1. 应急疏散工作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组  长(总指挥):  党委书记、院长

副组长(副总指挥):副院长  

成  员:相关科室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院办,主任由办公室主任兼任。

职责:做好应急疏散知识宣传教育、应急抢险和人员疏散、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调查统计以及突发事件善后处置等工作。

2.2领导小组下设机构及职责

(1)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利用广播、板报、电视媒体等开展相关政策法规、灾害应急知识和避险技能常识宣传教育,及时通报灾情信息。

组  长:副院长

成  员:党办、院办、退管办所有人员

(2)疏散引导组:负责组织人员按照疏散线路快速、安全、有序地疏散至安全地带。负责行走困难患者的搬运和医院贵重物质、药品等抢救保护工作,对本区域内有毒有害物品进行紧急妥善处理。对全院重点场所进行安全保卫和巡查,做好治安防范和灭火工作,消除安全隐患。负责发放救灾物资,维护工作生活秩序,保障人员、设备物质和财产等安全。

组  长:副院长

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

成  员:以门诊病房的护理人员、保洁、后勤、保卫科人员等为主。

(3)抢险救护组:负责在第一时间组织本区域人员开展自救互救,严防次生事故发生。负责对疏散至安全区域的受伤人员紧急救治和护理,安抚受伤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组  长:副院长

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

成员:以科室医护骨干人员、医疗应急小分队成员为主。

(4)后勤保障组:负责开辟灾后安全转运救治场地,搭建临时安置帐篷,调度应急物资和资金,妥善安排疏散人员生活。抢救被压、被埋、被困的受伤人员和重要物资,对本院内的漏水、漏电、漏气等安全隐患进行紧急处置,抢修院内道路、水气管道、供电线路、通讯网络,保证院内医疗救援、生活用水、用电用气、信息系统畅通。优先抢修院内被破坏的重点部门(手术室、急诊科等)设施,以便及时恢复医疗救护、手术等。

组  长:副院长

成  员:相关科室负责人

(5)善后工作组:负责调查、统计和报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妥善处理伤亡人员善后工作。加强对本院饮食卫生的监测管理,开展环境污染和传染病风险评估,及时进行灾后消杀处理工作,必要时采取现场封锁,防止传播扩散的措施。

组  长:副院长

成 员:相关科室负责人

三、应急疏散准备

1. 区域管理,责任到人。各科室负责人为本区域应急事件紧急疏散的第一责任人。科室要根据需要,制订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应急疏散程序,做好本区域内所有人员(包含患者及家属等)相应应急知识的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等。根据科室布局及人员情况,进行人员职责划分,落实应急疏散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 加强宣传,熟知预案。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手段和载体宣传应急知识,使疏散人员熟悉应急疏散预案,了解疏散线路及周边环境,掌握应急避险技能。

3. 夯实基础,保障到位。加强对重点部位、设施、路线的安全检查。张贴应急疏散路线图、避险场地示意图,设立疏散指示标识等。做好各种抢险药品、救灾器具 (防雨雨具、帐篷、照明器材、架子车、铁锹、镐、铅丝、钳子等)的日常储备,定期检查更新,保持应急备用状态。

四、应急疏散实施

1.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疏散指挥部统一指挥,各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指挥部:部署、协调并组织受威胁人员进行应急疏散。

(2)疏散引导组:组织人员沿最近的安全通道(楼层两侧楼梯),快速有序的疏散转移到安全区域(如:医院门诊楼前和病房楼后花园空旷地带)。

(3)抢险救护组:各诊区科室负责人,作为本区域人员安全疏散的第一责任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负责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互救,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医疗处置。协助专业救援队伍开展现场医疗救援。

(4)后勤保障组:开辟安全区域安置疏散人群,搭建临时帐篷安置伤员。年轻体壮人员协助抬运伤员。排除安全隐患,调度应急物资和资金,修复电力、网络、通讯线路,协助加强治安管理。

(5)善后工作组:调查、统计和报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妥善处理善后。对病区进行消杀处理,预防传染病发生和蔓延。

2. 应急疏散工作结束后,应急疏散指挥部采取措施,尽快恢复正常医疗秩序。

五、预案演练培训与管理

1. 根据预案,制定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2. 加强对应急疏散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增强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 根据工作实际,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

六、其他要求

各科室和社区机构,结合本地实际,根据本预案制定各自应急疏散预案,并做好演练工作,以提高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置能力。

本预案自下发之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