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于当前县级中医院中医药发展的建议》的答复(县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71-1号提案)
县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
71-1
建议人: 徐艳华
主办单位: 高青县卫生健康局
答复时间: 2024-06-08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徐艳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当前县级中医院中医药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为契机,加快建设县中医院标准化和扁鹊国医堂内涵建设,推动中医日间诊疗中心揭牌成立,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我县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县级中医院是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是县域中医医疗中心和基层中医药服务的龙头。近年来,县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逐步推进五个全科化等标准化建设;同山东省中医院连方教授团队合作,邀请省、市级名中医专家团队到名中医馆坐诊。县人民医院国医堂正式开诊,定期邀请省市级名中医坐诊。县妇幼保健医院中医妇科特色鲜明,能提供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诊疗服务以及健康问题保健指导和干预等中医药服务,并建成“淄博市儿童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工作站”。

二、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中医药长远发展基础

一是组织开展适宜技术培训,按照统一安排与村医需求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对基层机构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二是发挥医共体的帮扶优势,定期下沉基层单位提供中医药事服务,快速补齐中医药人才缺少的短板,真正实现“传帮带”。三是通过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西医学中医”等方式,鼓励更多人参与到中医药服务中来,实现中医药人才的总量扩增。

三、加快推进中医药发展步伐,打造中医药新局面

一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门诊部、住院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改造,缓解县级医疗资源严重紧缺的现状,提高就医资源和质量,方便群众就医,满足不同患者多样化服务需求,为县级应急医疗救助提供充足保障,助力县域医疗健康事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二是为加快推进我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步伐,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民群众对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加强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康复科建设,增加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和康复服务供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总体来说,由于我县中医药事业基础薄弱,底子薄,起步晚,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匮乏,医保政策的相对不完善阻碍了我县中医药事业迅速发展,距离群众中医药就诊的需求还存在差距。下一步我县将加快中医药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相关政策措施落实落细;打造中医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结构布局合理、专业与地域覆盖广泛的中医优势专科体系,巩固扩大优势,带动特色发展;探索中医药产业的纵深发展,让中医药文化与群众喜闻乐见的养生保健运动有机融合。

感谢您对中医药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高青县卫生健康局

2024年6月8日

县级中医院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投入不足,投入机制不健全。中医院靠自身发展能力弱,尽管近年来中医药事业投入较以往大幅增加,但距离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仍然差距较大,相对于综合医院的投入仍然偏少,在基础设施、仪器设备配置等方面差距较大,比如膏剂、丸剂的欠缺。2.人才匮乏,服务能力较低。中医药人才仍然处于匮乏的状态。中医诊疗仍然处于明显的弱势。中医师承人才、临床实用型人才、研究型人才、高层次人才不足。3.中医药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宣传。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医疗负担,预防与治疗并重的优势。但大部分群众,对中医药缺乏了解。 建议: 1.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持续投入力度。对中医院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完善政府对公立医中医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制定合理的补偿办法,建立长效投入机制,继续加强中医药事业的经费投入,设立中医药专项经费,切实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逐步改善中医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为保障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条件。 2.加强中医药事业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中医人才政策,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和加快发展中医药人才培训平台,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3.广泛宣传中医药的特色和内涵。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要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体现自身文化特征,大力宣传推广中医药科普知识,深入挖掘中医药特色理论,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对蒙中医药进行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引导群众选择中医药服务,形成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氛围,增强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 4.建议加强对中医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品,加大行业准入门槛和管理力度,规范中医药市场经营行为。提高中医药品质和知名度,提升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和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