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青县人民政府
高青县人民政府
 
 
| 标题: | 高青县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 ||
|---|---|---|---|
| 索引号: | 11370322004432986Y/2025-5529173 | 文号: | |
| 发文日期: | 2025-07-04 | 发布机构: | 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 “双减” 政策和新课标理念为根本指引,紧密围绕学校 “五育融合” 的长远发展目标。在课堂教学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摒弃传统的单一讲授模式,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元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同时,不断优化校本课程体系,结合学校特色与学生需求,开发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校本课程。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到教学评价,都建立起完善的规范与标准。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与成长的平台,促进小学部与初中部教学的无缝对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期目标
(一)教学质量目标
1.小学部: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确保各科合格率,努力提高优秀率。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2.初中部:聚焦中考学科,通过深入分析历年中考真题,把握命题趋势,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中考学科优秀率稳步提升。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规划指导,确保中考上线率保持全县前列。
(二)学生成长目标
1.丰富校本特色课程,涵盖艺术、体育、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吸引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加强体育教学与训练,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
2.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建立“一生一策”帮扶机制,为每位学困生配备专属导师,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定期进行学业辅导与心理疏导。
三、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夯实教学常规管理、三级备课制度
1.小学部:采用“个人初备--年级组共备--学科组精备”的模式。个人初备阶段,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撰写初步教学设计;年级组共备时,同年级教师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分享教学经验与资源;学科组精备环节,由学科骨干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精细打磨,重点加强1-3年级拼音教学的衔接,确保教学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2.初中部:推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每月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跨年级教材研讨,打破年级界限,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度理解与把握。教务处不定期随机抽查1个年级的备课记录,及时反馈问题,督促教师改进。
(二)课堂教学规范
1.积极开展“363”智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363”是指“三步、六环节、三课型”。即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三个步骤;“导(情景导学,明确目标)--学(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议(讨论交流,合作解决)--展(展示交流,归纳提升)--讲(传道授业,拨云见日)--评(达标测评,拓展延伸)”六个环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课型。
2.初中部试点“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为 A、B 班,实施动态管理。A 班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深化,B班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作业管理优化
1.小学1-2年级:以实践类作业为主,如手工制作、绘本创作、生活小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每周推行“无作业日”,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阅读、亲子互动等活动。
2.初中部:构建“基础 + 拓展 + 实践” 作业体系,基础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作业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每日公示作业量,接受家长和学生的监督。每月开展优秀作业设计展评,展示优秀作业案例,供教师和学生学习借鉴。
(四)课程建设与实施
1.国家课程校本化
(1)鼓励小学部积极开发《趣味数学思维》(1-3年级)、拓展课程,将国家课程内容与学校特色、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趣味数学思维》课程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大力推进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完善实验教学设施设备,加强实验教学管理,规范实验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科学探究精神。
2.课后服务升级
(1)小学部:开设“非遗传承”“少儿编程”等选修课,邀请专业教师或民间艺人授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2)初中部:构建 “学科培优 + 兴趣社团 + 作业辅导” 三维服务体系。学科培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兴趣社团涵盖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业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每周三设为“无边界学习日”,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如 “校园植物探究” 项目,融合生物、地理、美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学生发展支持
学习质量监测
(1)小学部:1、2年级实行“乐考”改革,采用游戏化、情境化的测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3-5年级增加学科素养测评,除了考查基础知识,还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等能力。
(2)初中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每学期举行期中、期末两次大型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毕业年级模考按照中考标准和要求进行模拟考试,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与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4.特需学生关爱
建立“导师制”,每位教师认领3-5名学困生,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5.小初衔接专项
课程衔接
(1)五年级增设“初中预备课程”,包括数学思维方法、英语音标入门等内容,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初中学习节奏与方法。数学思维方法课程通过讲解数学解题思路、逻辑推理方法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英语音标入门课程教授英语音标知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2)六年级实施“适应性教学”,前两周放缓教学进度,注重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与过渡,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变化,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初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