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高青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索引号: 11370322004432986Y/2024-5461285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7-09 发布机构: 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高青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发布日期:2024-07-09
  • 字号:
  • |
  • 打印

一、打造“三园”一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青县第四中学从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新视角出发,探索了家园劳动日常化、校园劳动规范化、田园劳动多样化协同交融的新时代农村初中生劳动育人新格局,借助家中劳动实践场圃、校内生劳动实践场地和校外劳动实践的基地,打造“三园”即校园、家园、田园育人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既植根于本地乡土自然,又适应了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活自理、服务他人的劳动习惯和知行合一、勇于探索的职业精神。

二、明确“三园”一体劳动教育内容

1.“家园好孩子”家庭劳动课程。策划“家园”32主题家庭劳动课程,通过组织很多学生主动与父母一起在田间地头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与家长交流,极大地增进了亲子感情。 并鼓励部分住在城镇的孩子,充分利用家里的阳台、走廊, 种葱、养花、开展无土栽培活动,进行简易的种养学习与种养探究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充分发挥了家长的教育责任,在活动中让家长充当劳动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学生在参加家务劳动、农田劳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成长为勤劳、朴实、健康、活泼的“好孩子”。

2.“校园落花生”校内劳动课程。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内现有土地,在学校操场空地开设了“养正园”劳动实践基地,开发了“校园落花生”课程,涵盖研、 种、育、收、创、售、品、悟、享9个环节的 28门课程。确保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每个兴趣小组有自己的“种植园”。 每季度初期,学校按照时令布置各班种植当季的一些农作物和蔬菜,如青菜、辣椒、萝卜、南瓜、 丝瓜等。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挖土、种植、施 肥、灌溉及田间管理等全过程,学生学习了乡土劳动技术,了解了本地农作物生产情况和生长规律。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们图文并茂的详细记录了自己观察的植物的变化,如通过表格的形式,用具体的数字记录了植物每天的变化。有的学生发挥绘画特长,用手绘图画来展示果蔬不同阶段的变化。有的学生分享了在翻土过程中磨出水泡,自己却乐在其中的别样体会。 还有学生跟大家分享了将自己种出来的蔬菜进行烹饪的经历,与家人一起品尝的喜悦之情。 在分享中,学生产生不同的意见,并针对这些意见展开辩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审辩思维。 而学生在将自己的种植经历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 给大家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

3.“田园小雷锋”育人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接街道、社区与居委会、友邻单位,拓展学生劳动实践场域,以此让劳动教育走出校园,让学生得更大的发展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区劳动,做好垃圾分类,为社区文化环境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与社区协同开展劳动实践,带学生去敬老院,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帮助孤寡人打扫卫生,包粽子,讲故事,提供服务性劳动。 从课堂走向生活,从课本走向实践,让劳动遇见美好生活,是高青四中开展劳动教育的主旨。

三、实施劳动全程动态综合评价

1. 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学校 “素质教育”智慧校园平台实现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伴互评及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 元化。多元评价使得学校对学生劳动教育效果的评价 更为客观完整、公平公正,避免了评价的单一化和片面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确保了评价信息之间的“三角互证”,从而让评价更加科学有效。

2.坚持评价对象的多元性。 一是坚持对家长进行评价,将家长对孩子的劳 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综合评价指标,以此促进家长优化家庭教育,关注孩子在家劳动习惯的养成。二是坚持对教师进行评价,促使教师认真参与学校的劳动 教育,科学组织劳动教育课程,提高劳动教育效度。

 3.坚持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学生参与劳动后,学校借助电子班牌对本次劳动的情感体验进行评分;班干部对本班学生的劳动态度进行评价;授课老师对学生的劳动习惯进行当堂评价;家长对学生在家的劳动习惯进行评价……通过多 样的评价形式以及多渠道评估的大数据分析,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及评价结果

学校通过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和创新劳动素养评价机制,深化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促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