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青县第六中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 ||
---|---|---|---|
索引号: | 11370322004432986Y/2023-5390220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3-09-22 | 发布机构: | 高青县教育和体育局 |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部、省市县等有关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校劳动教育高水平实施,更好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是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
2、基础性原则 劳动实践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基础性活动,也是校园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生应该具备该项基本技能,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3、安全性原则 劳动实践必须确保安全。学生在打扫卫生区域、参加劳动基地、校外实践活动、校内种植基地管理时,班主任或专职劳育教师要跟班指导,不能离岗,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卫生工具,不准在劳动区域追逐奔跑,禁止使用劳动工具打闹,禁止攀爬校园护栏、树木、院墙等,不准随意攀折树木,进入绿化带捡拾垃圾要防止划伤手臂,出现意外受伤情况,及时找校医处理。校外劳动时,必须在家长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
三、教育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教育引导师生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懂得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使学生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自觉认真、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四、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孙平
副组长:谷纪艳 张伟兵 张新波
成员:王海龙 温新燕 孙朝阳 蔡晨 杜纪安 邢小艳 李阳阳 杨芳 各班主任。
统筹做好劳动教育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师资培训、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等。
五、课时目标
为体现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开足劳动教育课时。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及学校作息时间安排,各年级均开设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校内劳动每周不少于五次,平均劳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天校外劳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保证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每年5月份第三周设定为劳动周,整体规划本周各年级的活动,以集体劳动为主策划实施,一般为5天左右。劳动课课时可以适当合并使用,但不能与劳动周相互替代,可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体验实践等形式开展劳动集中教育。
六、活动内容及要求
依据学校整体规划,我校劳动教育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校内劳动
1、结合学科特点,在学科课程中渗透融合劳动教育元素。
(1)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中,鲜明地体现《纲要》的渗透要求,在课程目标、理念、内容和学业质量等方面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价值观和劳动精神等教育内容。
(2)在数学、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外语等学科中,体现《纲要》的渗透要求,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不畏疑难、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创设情境,营造劳动教育学校文化,在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校园文化中,渗透劳动教育元素。
3、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周”活动。从工具使用、分工合作、垃圾分类、劳动小能手评选、实践心得体会等各个方面,引导学生践行劳动教育,创建最美校园。
根据学校各级部课程及作息时间,劳动教育周时间定为每天早晨到校后,中午静校时间。
初一初二早上(7:30-7:50)初三初四早上(7:10-7:30)
中午(12:00-12:20)
具体分工:
初一年级卫生区 |
初三年级卫生区 |
||
班级 |
卫生区 |
班级 |
卫生区 |
6.1 |
一楼五区厕所及饮水机 |
8.1 |
三楼四区厕所及饮水机 |
6.2 |
学校东侧小广场及花坛、公路 |
8.2 |
四楼四区厕所及饮水机 |
6.3 |
一楼三区走廊 |
8.3 |
入校公路第一花坛及南北公路 |
6.4 |
一楼南大厅 |
8.4 |
入校公路第二花坛及南北公路 |
6.5 |
学校报告厅(内厅卫生,外厅玻璃及栏杆) |
8.5 |
四楼三区(包括南北花坛) |
6.6 |
三区北楼梯1-4 |
8.6 |
入校公路第三花坛及南北公路 |
6.7 |
一楼四区厕所及饮水机 |
8.7 |
入校公路第四花坛及南北公路 |
6.8 |
二楼四区厕所及饮水机 |
8.8 |
四楼五区厕所及饮水机 |
6.9 |
四区楼梯1-4 |
8.9 |
四楼二区地面(包括门北)+厕所 |
6.10 |
三区南楼梯1-4 |
8.10 |
三楼二区厕所及饮水机 |
初二年级卫生区 |
初四年级卫生区 |
||
7.1 |
二楼三区+南小厅 |
9.1 |
一楼一区厕所及饮水机+一区地面 |
7.2 |
南广场及东西花坛 |
9.2 |
一楼北大厅 |
7.3 |
学校操场及环湖路。 |
9.3 |
二区楼梯1-4 |
7.4 |
二楼五区厕所及饮水机 |
9.4 |
一楼二区厕所及饮水机 |
7.5 |
三楼五区厕所及饮水机 |
9.5 |
二楼二区厕所及饮水机 |
7.6 |
学校西侧小广场及广场内花坛 |
9.6 |
一区楼梯1-4 |
7.7 |
初中小学分区花坛及路面清理 |
9.7 |
学校北垃圾桶及东侧小花坛 |
7.8 |
三楼三区+南小厅 |
9.8 |
二楼一区厕所及饮水机+一区地面 |
7.9 |
教学楼以北公路+车棚(不含垃圾桶) |
9.9 |
三楼一区厕所及饮水机+一区地面 |
7.10 |
五区楼梯1-4 |
|
|
室内卫生检查细则:
地面:不干净,扣1-3分
物品摆放:不整齐,扣1-3分
储物柜: 不干净,扣1-2分
走廊地面:不干净,扣1-3分
走廊书架:不干净,扣1-3分,
窗台和玻璃很脏,扣1-2分
室内洗手间:不干净,扣1分,摆放杂乱扣1分。垃圾桶垃圾过半,扣1分。
厕所地面:不干净,扣1-2分,便坑内不清理扣1-2分。
厕所物品摆放:不整齐,扣1-2分(拖把没放好,给相应班级扣分)
室外卫生检查细则:
楼梯:地面不干净,扣1-2分;墙面不干净,扣1分,扶手有灰尘扣1分,窗户不干净扣1分。
大厅:地面不干净,扣1-2分,花叶不及时浇水,扣1分
室外卫生区:地面不干净,扣1-2分。花池里有白色垃圾,
扣1-2分。
4、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学生在种植、手工等社团活动中体验劳动的魅力。
5、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各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领取午餐、自主分餐,收发餐盘,在活动中增强学生责任心,也培养了学生按需分配的意识,践行光盘行动的优良品质。
6、开辟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初一、初二、初三年级,通过定期组织学生,按照分工投入到劳动实践活动之中,对校外劳动基地种植园进行浇水、松土、除草、捉虫、施肥、养护、收获工作,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责任意识,使劳动基地真正成为学生的“开心农场”。
(1)种植园
①划分责任班级:
初一1-10班各分得一块责任田
②工具准备:购置常用劳动工具若干,统一存放于学校仓库。
③标志牌:制作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标志牌1块、蔬菜介绍标志牌、各班责任标志牌。
④种植计划:责任班级制定详细种植计划,并将种植计划报总务处,审批通过后,分发劳动工具。
⑤松土播种:各责任班级根据种植计划完成栽种。
⑥管理:各班成立责任小组,定期对责任田进行浇水、除草、捉虫、施肥、养护等工作,确保作物茁壮成长。
⑦各班成立假期责任小组,负责假期期间责任田的管理。
(2)校内劳动基地
①责任班级:
初三1-10班,每个班级两个区域
②工具准备:购置常用劳动工具若干,统一存放于学校仓库。
③责任班级负责植物的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浇水、除草、捉虫、施肥、养护等工作。
④假期期间,成立爱心责任小组,负责责任田的管理。
(3)活动评价
学校成立劳动实践基地监督领导小组,随时监督田地种植情况,学期末组织劳动实践基地活动成果评比,根据班级栽种计划、过程养护、劳动成果、活动资料(文字、图片、影像)等方面,评定分数,评出优秀劳动实践班级并给予奖励。
7、班级卫生,分工到人,每名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在集体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二)校外劳动:
(1)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做好劳动反馈。
(2)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体验劳动之美。
(3)组织校外研学实践活动,引领学生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磨炼意志。
七、评价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劳动教育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建立劳动教育长期领导管理机制,明确各班卫生打扫区域及质量标准。
(二)建立评价体系
1、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评价作用,切实提高学生劳动习惯养成及爱护劳动成果的意识,做好评价记录以及成果展示,对在活动中出现的正能量行为或者学生,及时鼓励,对辛勤参加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要大力宣传,倡导劳动光荣和奉献意识。学期末每班评选出校内校外“劳动之星”5名,“先进劳动示范小组”2个,进行表彰,对消极参与同学要正确引导,树立责任担当,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2、劳动评价记录表
校内劳动 |
校外劳动 |
||
内容 |
自评等级 |
内容 |
自评等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 我 总 结
|
如:学会了哪些新技能, 在哪些方面有进步, 接下来的一个月要怎样做 …… |
||
家长评价 |
£A五星级 £B四星级 £C三星级 £D两星级 |
||
学校评价 |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待进步 |
备注:自我评价时,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监督下,能顺利完成所有劳动任务,获得A等级。能基本完成劳动任务,获得B等级。仅能完成部分劳动任务,获得C等级。基本完不成劳动任务,获得D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