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于加快我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的答复(县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89号提案)
县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
89
建议人: 王娜
主办单位: 高青县卫生健康局
答复时间: 2023-05-26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王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与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平安高青、健康高青、文明城市、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构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基层精神卫生综合小组,按照《社会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等要求,在县、乡两级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加强人文关怀,促进社会融入。

三、大力发展心理服务专业机构。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县精神卫生中心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医疗机构心理科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心理健康评估与指导,推动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四、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加强了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队伍的专业化、系统化建设,及时处理急性应激反应,预防和减少极端行为发生。依托各级综治信息平台,打造了社会心理服务敞亮工程。县精神卫生中心开通了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

五、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与培训。在公共场所设立心理健康公益广告,广泛宣传“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心身同健康”等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社区)、进机关等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提高群众心理健康素养。

六、加强心理服务队伍建设。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服务“四社联动”机制,支持其积极参与社会心理服务。加强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和督导,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鼓励和引导医务人员、学校心理教师、心理专业学生等加入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

 

高青县卫生健康局

2023年5月26日

背景: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当前,群众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与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的提供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同时,心理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因此加强我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应当引起全县各界的高度重视。 存在的问题:1、体系不完善,政策不健全。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层面对心理服务建设的支持度不够;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缺乏相关政策的统筹部署;各职能部门需求没有得到整合,服务碎片化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2、普及力度小,民众意识弱。社会对心理服务的总体认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多数人因对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现象,影响了自身心理健康服务的正确选择。 3、专业人才少,服务不全面。同时具有专业心理服务资质且有实操能力的心理工作专业人员过少,现有人员多数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实操能力弱,解决心理危机的能力差,很难满足现实需要。 建议: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应成为社会治理的重头戏,需要政府、社会、部门、学校、家庭等各个层面共同努力,努力提高社会心理服务的“四化”,即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智能化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1、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心理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出台扶持政策,精准聚焦社会心理服务;着力强化经费保障,加大财政投入,为公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服务;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将心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2、强化宣传,进一步增强公众自我防范意识。采取线上与线下、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广泛开展“大范围、多渠道、常态化”的社会面宣传引导工作;有序推进心理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为专项工作提供智能保障。 3、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心理服务能力水平。一是按需求配齐配足心理工作者队伍,真正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二是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心理咨询人员职业素质;提高社会工作人员心理服务专业化水平;提升临床医师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早期识别能力。三是推进构建“县有心理服务门诊、镇有心理服务站、村(社区)有心理服务工作者”的三级联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群众的心理困扰,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